上山一次需要準備多少東西呢?!
文、圖│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裝備的選擇使用與保養,通常是我們剛踏入一個領域時最關心的事情。我需要選擇什麼樣的裝備?我要準備多預算?我應該怎麼保養裝備?是常見的問題。的確,裝備的適當與否會決定我們在戶外活動時的生活品質、也會影響到安全。
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最適合的裝備
在戶外界我們常說「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最適合的裝備」,就好比哈利波特去買魔杖時老闆跟他說「魔杖會選擇自己的主人」一般。戶外活動的裝備會因為使用的環境、戶外活動的型態而不同。例如:一件防水防風透氣的外套(通常稱為:風雨衣),就會因為表布、防水透氣的技術、剪裁與設計,簡單區分成輕度旅遊使用、輕度登山使用、重度登山使用等類別。
拿重度登山使用的風雨衣在高濕、高溫的環境下當作雨衣,就會顯得太悶熱,而沒有透氣的感覺;拿輕度旅遊使用的風雨衣,到高山去走縱走,那麼下山的時候應該會發現許多地方都已經磨損。而戶外的裝備就是在類型的取捨之間,選出最適合所從事的戶外活動。不是戶外用品店所購買的裝備,是否就不適用於從事戶外活動?這個答案是否定的。所有的戶外裝備只有兩個目的,第一保障安全,如:技術攀登裝備的鉤環、安全吊帶、岩盔等等;第二增加舒適,如快乾衣褲、輕量化的睡袋等等。
身為幹部,可能還有些東西是要放進背包裡的。
如何選擇適當的裝備?
首先辨識今天需要從事的戶外活動是露營?當日健行?移動露營?還是高山健行等。第二依照戶外活動的「野外程度」區分為,Rural Area(鄉村、市郊)、Front Country(郊區)、Back Country(還有人工建物的山林)、Wilderness/ Remote Area(完全的野外)。這代表的是停車後是下車後走一小段(5~10分鐘)、下車後走一大段(1~2小時)、下車後走好幾天。這會影響到的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體力,來讓裝備移動這麼長的距離,所影響到的是裝備的重量。
也許有人會問說:「是不是我只要選擇,越能適用於艱困環境的裝備就一定最好?」,答案是:「不一定」。
以帳篷來說,有區分為三季帳與四季帳。從字面上看,似乎四季帳好像能夠包含的區域比較廣,然而事實上四季帳的設定是在冰雪環境中使用,相較起四季帳透氣性、帳篷底部的抗水壓都沒三季帳優秀。而三季帳在抗風、抗雪壓的能力也沒有四季帳來得好。戶外活動的種類、活動與停車場的距離決定了之後,就已經大致上決定了戶外裝備的「功能」。接著是個人的好惡,外觀、價錢等,千萬不要花錢買了自己不喜歡的裝備,特別是服飾類。功能性並不是唯一的標準。
最後,依照戶外活動的地區、個人體質對環境的適應(如:容易流汗、怕熱、怕冷等)依照「乾爽、濕冷」的原則,來剔除掉不適合裝備就大功告成了!乾燥會讓人覺得舒爽,潮濕會讓人感覺冰冷。保持乾燥不僅舒適、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潮濕造成的失溫、心情煩躁、或黴菌與過敏源的滋生,就能夠減低戶外活動意外事件的發生。
良好的調配衣服,才能真正的保持乾爽。
引用《The Complete Walker》裡面說到的戶外活動裝備是「House On Your Back」。意思是說在背在背上的背包裡,裝滿著你的房子。換言之,我們也應該從衣、食、住、行、育、樂六個方面來思考,應該要準備哪些裝備來讓我們的戶外活動更加的舒適。下一回,我們會介紹來自登山聖經(Mountaineering – the freedom of hills)的10項必需品。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