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使力是自行車的最佳之道

0
2447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鐵人三項中最快的就是自行車的部分,而維持穩定的使力就是最好的籌碼。

古人說:「慢而穩者勝。」這句話只對了一半,畢竟沒有三鐵選手會希望自己在坐墊上緩慢地前進。簡言之,就是要贏下比賽。選手一路數著心跳與節奏,此時在理想策略裡,你的力量輸出與效率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英國 Loughborough 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蒐集並分析了來自不同國際賽事中,頂尖男性三鐵選手的數據,以此駁斥了許多教練與選手的認知。他們發現使力的不同會造成車座的負擔升高,和較穩定的使力選手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負擔。

另一份研究做了一個試驗,將兩次平均使力達 65% 力量的一小時騎乘分開,第一次要求選手讓他們的使力在 40% 與 140% 之間變化,另一次則是請他們一直維持在同樣的力度。根據實驗結果,這 9.3 公里的研究顯示,使力加以變化的選手的速度會慢於維持同樣腳力的選手。也就是說,經常調整你的力量會比維持同樣步調更加快新陳代謝的消耗速度,而兩者的完賽時間幾乎是一樣的。要維持在多少力量,必須依照可變性指數來決定。當你學著控制在自行車上的力道時,若騎的正是自己的極限,會被迫在接下來的比賽階段中退步。

「三鐵選手越是在自己的舒適範圍外結束,在自行車以及跑步的部分遭受越多的可能性就越大。」USA Triathlon 與 USA Cycling 認證的教練 John Bryan 解釋,「比賽越長,我們樂見的力度波動就越小。」有鑑於力量的輸出常常被誤解,Bryan 說他通常會專注在運動員所能及的,去加強較長時間內、較低心率下的時速。這是關於管理自己剩餘體力與釋放適宜的力量。「運動員在比賽中加強力度越多次,將施以身體更大的壓力。」他說。當然,你可能會在上坡時想增加強度,或是在自行車部分快結束的時候加快,但重點是要讓波動降到最低。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可變性指數指出的是運動員在達到力量減弱點之前的最快速度,功率計就是監控你在路上輸出力量的最佳工具,幫助你在投入過多厭氧量前懸崖勒馬,否則厭氧後會需要慢下來以重新氧化肌肉。由自己平均力量作為力量分配的規範,就會有屬於自己的可變性指數。而在長時間中,低可變性指數也是個選擇,因為它代表你能維持穩定的力量輸出。「理想而言,我希望我的學生能盡可能地在少少的波動內全力以赴。」Bryan 說。

最後,比賽本身就會幫助你決定自己的步伐策略,特別是有很多小坡地或是需要戰術的那種比賽。同時,一些衝擊也是必要的,畢竟長時間就是借助平緩部份之力繼續騎下去。

保持低可變性指數

  • 在你輸出目標力量時,監控踩在踏板上的壓力。一旦壓力改變,就必須改變或調整節奏。
  • 不要在上坡時全力衝刺,反而適用不過份投入的額外努力。
  • 減少順坡下滑,更能保持相對穩定的出力(準則是一旦自然而然超過時速30英里時就可以平穩滑動。)
  • 在環境與地形都與賽事相似的地方做訓練,無論是跨越山坡、繞過轉角,抑或是直線,都能幫助你更清楚如何調節力量。

【延伸閱讀】

不只講究騎乘功率 五個自行車訓練參數

跑步VS騎自行車 5個面向帶你了解兩者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