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最近獲國際田聯(IAAF),由銀標升級為金標賽事(Gold Label),有傳媒報道,升級金標代表渣馬與東京馬和波士頓馬「同級」。這種說法的確令很多跑友很疑惑,渣馬真的與東京馬和波士頓馬同級?升金標究竟有甚麼意義?
首先大家要清楚,IAAF的認證是一項指數,希望用可量度的技術標準,判斷比賽的專業程度。比賽氣氛、Expo是否熱鬧、大會網頁資料是否齊全、是否派生蕉、賽事的Tee品質和款式如何、請誰主持起步禮、關閘的時間是否合理,根本不在IAAF的考慮之列,甚至乎比賽計時毯的密度,半程是否需要計時,也沒有仔細的規管。
基本上,要由銅標、銀標升級為金標,根據IAAF的規定,需要在一系列的指標中達標,例如:
-
需要請各男女子各五名,包含五國藉的精英有參賽,精英定義為最佳成績少於2小時10分及2小時28分內又,或在IAAF的國際錦標賽及奧運會跑頭二十名。
-
男女子混合賽事,需要測試十二個樣本,男女子各抽取六人。
-
比賽要付合IAAF定下的安全準測。
-
賽道有合資格的杖量員量度。
-
一定要完全封路,主要路口都要有警員或交通督導員站崗。
-
水站要便利跑者,也要有充足工作人員。
-
確保最後計時正確,以及確保分段計時準確,方便判斷跑者有沒有作弊。
-
要便利傳媒,例如提供電視實況及上網的方便,選手名單也要有英文。
-
要提供大電視,方便收看路上實況。
-
要在至少五個國家,全程報道比賽的實況(不一定要直播)。
其餘的規定,包括要有IAAF觀察員、男女獎金要平均分配、要買第三者意外保險、確保比賽的流暢和安全以減少擾民、IAAF相關符號在廣告上的規定、電免配速員的技術要求(如比賽設有)等等。
只要賽會願意投資,如照單執藥般,做好IAAF的要求,便可以得到認證了,羊毛出自羊身上,當然是由報名費或贊助商埋單啦!
資料來源:IAAF Road Race Labels – Regulations 2016
IAAF的認證準則始於2008年,當時只有金標和銀標,銅標是於2010年引入。它的歷史較2006年成立的「世界六大馬拉松聯盟」(World Marathons Majors, 東京馬拉松於2013年加入)還短。單是比賽數目,金標的比賽已有八十八個(註),除了包括六大馬拉松,還有世界各地林林總總的幾十個比賽,例如波哥大半馬、伊斯坦堡馬拉松、揚州馬拉松等等。
若用傳媒的邏輯,其實與東京、波士頓同級的,除了渣馬以外,其實還有波哥大、伊斯坦堡和揚州。相反,備受港台跑友歡迎的大阪、京都、神戶馬拉松,卻甚麼認證也沒有,連日本長野馬拉松也取得銅標認證,難道渣馬的安排比大阪馬拉松更專業,各方面都勝過大阪馬一籌嗎?
現代的大型馬拉松,並不只是體育活動,IAAF的認可只是其中一項。好像玩三項鐵人一樣,即使你跑步領先其他選手,但原來你泳術不精,騎單車的平衡功力又差,無論你其中一項有多領先,也不夠其他兩項輸凸。所以金銀銅標認證,只對精英運動員有意義,對一般大眾跑者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當然,對很多中、小型的比賽,追求認證是很昂貴的,單是邀請時間達標的精英的出場費及吸引的獎金,已要花一大筆錢,還未計其他項目。對很多賽會來說,寧可把資源用在改善比賽的安排,讓一般跑者留下更美好的經驗,比追求技術上的認證更值得。
一個比賽成不成功,與IAAF認可的關係不大,八十八個金標比賽,其實大部分都名不經傳,個別甚至連單看比賽名,也不知道在那裡舉行。另一方面,像波士頓馬拉松這些大賽,它的賽道根本不符合IAAF的標準,所以波馬創造的世界紀錄,是不獲IAAF承認的,但波馬還是每個跑者的終極目標,吸引世界眾多好手角逐。
所以,大家無謂對金標認證太認真,香港渣馬好不好,是要與公認的一流比賽作比較,而不單是看IAAF的認證。
註:翻查IAAF網頁,金標賽事雖然有八十八個,但網頁只顯示了六十個,但無論是八十八、還是六十,都反映金標賽事並不算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