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到台南幫忙羅曼諾夫博士上跑步教練認證課程,雖然是第四次幫忙,但每次都能學到新東西。第一天早上我和博士就從其中一位學員Andy身上重新體會到中國字的美妙與神奇。
那天早上當我們談到所有的物體之所以「能動」,全都因為「重力」,沒有重力,就無法移動。
因為有了「重力」(Gravity)之後,人體的「質量」(Body Mass)才能在地面上形成「支撐」(Support),有了支撐才有「重量」(Body Weight),有了重量之後「肌肉才能作功(Muscle’s Effort),接著才能「轉換支撐」(Change of Support),最後才能「移動」(Movement)。重力是一切移動與力量的根源。
當博士講完這一段,Andy就默默地舉手,上台寫下了
「重」「力」 = 「動」
然後用英文跟博士解釋這三個中文字的意思,之後我們全部人(包括博士)都驚訝地大笑。
原來真理就在眼前。這也讓我想到博士常說的一句話:「關於科學,最重要的不是獲取新知,而是去發現新的思考角度。」
–威廉.布拉格爵士 (Sir William Bragg,1862~1942)
直到博士昨天離開台灣前,還不斷叮嚀我要設法找出「動」這個中文字是誰發明的。博士說:「這個中國人太聰明了,他怎麼會把『重』跟『力』結合在一起成為『動』這個字,他的知覺一定非常敏感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