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訓練的終點站:2017 IRONMAN 70.3 St. George

0
2233

曾經看過一個日本的紀錄片名為:《築地市場:和食之心》,裡頭描述了許多漁人與廚師,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終其一生只專注做好一件事,專注完美近乎苛求般的把它做好來,商業利益的順位反而擺得較為後頭,這樣的執著稱呼於『匠』,那是讓我有相當多啟發的一部片。

約莫兩年前開始,每年我都會讓自己找個地方去移地訓練,前年去了台東8天,去年去了澎湖2週,每一次將自己抽離於原有的生活之後,都讓我不受打擾更專注在訓練、閱讀與寫作這些事情上,專注地朝向一個『匠』而努力著。

今年,我想跑得更遠,讓這趟旅程更有意義。於是我報名了觀注相當久的一場賽事:IRONMAN 70.3 St. George North American Pro Championship。這是一場北美地區的70.3冠軍賽,每年都能吸引眾多職業選手與分齡菁英與會,今年光職業選手就有70幾名,包括:Alistar Brownlee, Sebastian Kienle, Lionel Sanders, Ben Hoffman, Tim Don, Brent McMahon等世界一流菁英到場。

(圖片說明:但今年少了這位大咖)

分齡組裡也是菁英匯聚,有將近500個AWA選手(前一年度比賽積分為全世界前10%),我所在組別裡,包括我在內共有11名AWA GOLD(前一年度比賽積分為全世界前1%),光看參賽名單就有我特愛這類能被人無情慘電的賽事,每一次都讓我看到更多自己的不足,又產生的想繼續努力的動機。所以與其說是『慘電』,我寧可說這是一種『充電』,一種讓身心靈充滿電力再出發,繼續挑戰更高一階的賽事。

在計劃了半年後,我決定先赴美國的亞歷桑那洲訓練5週,第5週的週末剛好為比賽日,此行幸得好友大方邀約,讓我能免費寄宿,省了一大筆住宿費用。

(圖片說明:謝謝這幾位好友照顧我在美國時的起居生活)

但是這5週間的訓練,其實相當疲勞,主因包括高海拔(居住地近1600m海拔,可參考先前文章)、氣候多變,碰過下雪也碰過豔陽,加上早晚溫差大,在密集訓練下,幾度差點感冒,此為過度訓練(OT)的主要徵兆。

『撐過就是你的,撐不過嘛…..你也回不去了啊』!這大概就是5週下來的寫照,反而到了比賽週,訓練進入減量,身心才有獲得喘息的空間。

比賽日期在5月6日(週六),我在週四從亞歷桑那開車前往600公里外,位於猶他州的St. George,路程雖遠,卻開得相當愉快,下午2點左右抵達比賽會場!

由於這次只有我一人來比賽,少了賢內助幫忙,一切都得小心謹慎、按步就班,確認好每一個比賽環節,從場勘路線、領選手物資、參加職業選手見面會、聆聽賽事說明、研讀比賽手冊、黏貼貼紙、準備補給、交物交車、確認比賽流程等等工作,都得在接下來24小時內完成,。

(圖片說明:職業選手見面會,你認得幾位呢?)

(圖片說明:比賽物資)

(圖片說明:即使有秩序冊,我還是習慣親自場勘過路線,並記下筆記)

GAME START

比賽當天一早4點半左右,離開汽車旅館驅車前往大會終點同時也是T2點,可以再進轉換區放置個人跑步物品。

(圖片說明:清晨時分,靜謐的轉換區)

接著跟著其他人走去排隊,轉搭接駁車前往游泳場地,單趟車程時間約莫半小時,大多數人都是在車上閉目養神,蓄力待發。在5點左右抵達了賽事起點:Sand Hollow State Park

(圖片說明:乘坐接駁車前往下水點)

以下圖片為前一日場勘路線所拍攝的下水點與T1轉換區。

(圖片說明:游泳場地)

(圖片說明:游泳場地)

(圖片說明:T1轉換區)

天都還沒亮,摸著黑到單車處放好水壺與補給,再次確認了胎壓與變速一切就緒後。雙手在單車上撫摸著,低下頭對著車說了幾句話,我始終相信,世間萬物皆有它的靈性,摸摸它、安撫它,祈禱一切平安順利,沒有意外,能平安回家。

(圖片說明:無論比了多少場比賽,賽前的緊張感不曾變過)

此時時間才5點30左右,我得再等上2.5小時才開賽,只好坐在一旁發起呆來,吃起今天的第二份早餐。

依大會安排與時程來看,第一波下水的為6:55的MPRO,接著為7:00的WPRO,再來才是各分齡組,我屬M35是排在第21波也是最後一波的8:03才下水。

這是個我完全摸不著頭緒的排列方法,在以往的賽事經驗裡,我幾乎都是排在前幾波下水,甚至有一回是緊跟在職業選手之後下水。一般來說,讓M30-M40這三組選手最多、速度最快、競爭性最激烈的組別先下水,女子選手與較高齡選手排後面一點的順位下水,此法最為安全。

但我這天實在不解大會怎會如此安排,讓M35到最後一梯下水?可以想像到的風險可能有三。其一是在出發後,在前方的選手(尤其是較年長與經驗較不足者)必然得遭遇一波又一波的狙擊,其實有其危險性;其二是M35這組別往往也是單車速度較快的組別之一,待上岸後,又得穿越重重車陣往前殺出,又是一風險,且依大會公告來看,此賽事約莫有2100-2200人參賽,此意即等到我下水時,前方已有2000人了,危險性自是不言可喻;最後一點是這幾天在St. George的中午氣溫都超過攝式30度,甚至前一天還飆上37度的高溫,愈晚下水意味著愈得承受高溫衝擊。我心中有譜,今天將是場硬仗!所以,早餐多吃點才有充足體力!

吃著吃著,滑起手機來,瞧一下官網有無新訊息?一震驚消息映入眼廉,下水時間異動通知,各組與組間的下水時間縮為2分鐘,整體時間也提前。

(圖片說明:游泳下水時間異動)

M35改為7:37出發,官方理由是今天白天將有強風來襲,恐會危及騎車的安全,我再開一下天氣預報APP來看,果然在上午10點左右,最大陣風就會超過時速35km/h,且越靠近正午時分,風勢將更大。

當然首先必須感謝大會願意考量選手安全而更動時程,但掐指一算,我很可能在騎車快結束時被強風掃到,同時也羨慕起能早點下水的組別,受太陽與風的影響似乎都少那麼一些了。不過反正已是既定事實,離比賽時間也只剩1個多小時了,該起身晃晃準備準備了。

SWIM START

(圖片說明:游泳路線)

7點35分在前一波選手下水後,總算輪到我了,岸上人群也都散得差不多時,職業選手及分齡組不少選手都已開始騎車了,我走入水裡沒太多時間猶豫,還得先游到離岸邊約50m左右的位置等待floating start,果斷地將頭埋入冰冷的水裡,手臂划了幾波水後,一些湖水竄入防寒衣直達背脊,起了點雞皮疙瘩,緩緩的游到起點後正好鳴槍。

(圖片說明:先游離岸邊約50m,再等待Floating Start;來源

賽前有先作過功課,知道這是個非常冷的場地,水溫一般在華式55-60度之間,約為攝式12-15度左右,賽前一天的選手說明會裡,主持人更是好笑,他說道,水溫頂多就是華式60度,不可能突然升高的,所以是一定可以穿防寒衣的。

但是水溫並非是絕對值,而是種相對感!一樣的溫度,對於不同人而言,會有不同的感受度。我看到還是有少數幾人是連防寒衣都不穿的,但也有人頭套腳套都穿上了,賽後恰巧跟一個從科羅拉多州來的選手聊天,我問他為水溫的感受?他答,超溫暖的,因為他前一天來比賽會場前,他的家鄉還在下雪(不過跑步就被曬到暈了)。

所以為了這場比賽,我準備了長袖防寒衣上陣,但還是凍到直衝腦門,只想快快加速前進讓身體暖起來。無奈,跟賽前所料一般,前方太多人擋住去路,這也是我頭一回看到游泳後段班的游姿,不協調的自由式、一些突如其來的蛙腳、還有幾隻仰式在湖中飄著,有沒有這麼自在啊?

比賽路線是繞一個半弧狀,游泳起點與終點在不同位置,途經一個島,只要繞過島大概就剩600m左右了,當心理上對方位、距離有所概念時,在開放水域游泳時的壓力會小許多……。

正要覺得心喜快結束時,冷不防地就被左右各來了一肘擊與一踢擊,肘擊打在小腿肚上,瞬間抽筋,踢擊把泳鏡給踢歪,瞬間喘不到氣,只等停下踩水調整氣息,但這一踢腳,小腿又抽了一次,只等伸出手求救向一旁划著小艇的救生員求救,我趴在上頭重新調整的泳鏡,舒緩一下小腿肌肉,心理自然會覺得怎麼浪費了這麼多時間?但今天無論天候、地形,甚至出發組別都不是很漂亮,求成績已是不可能之事,穩定的完賽即可。

向救生員說了句道謝後,頭再度埋入水裡,降低了踢水的力道防止再度抽筋,划呀划的上了岸,游了個34分的不理想成績!

(圖片說明:身邊這麼多人真是難游啊)

(圖片說明:左邊兩人,一人帶頭套,一人穿腿套保暖)

BIKE START

(圖片說明:單車路線圖)

從事三鐵運動多年,我學到的很重要的一課是:『三鐵就跟人生一樣,你沒有時間浪費在上一秒的遺憾,能做的只有面對眼前的挑戰』

(圖片說明:單車出發)

此時真的沒有空太去在意前一秒的表現,而是專注在當下的踩踏、功率、心率等資訊上頭。所以我並沒有受游泳變慢的影響,而是把注意力放在…….

哇靠,我前面滿滿的單車啊!下圖大概就是我這一路所碰到的狀況,速度快就算了,偏偏大部份都…..嗯….你知道的!

(圖片說明:單車出發又得準備在眾車陣中突圍;圖片來源

游泳刷了好幾百人,現在單車又一堆人擋路,只等不停的跨越雙黃線超車、刷卡,嘴裡不停唸著Left, Careful, Watch out, Pass,還有心裡OS更是一堆holy shit(好啦,也有不少的FUCK)。

在參加這場比賽前,我花了非常多時間作功課,包括找前幾年在國外的報導,其中有一篇文章中的標語話相當有趣:『Sure the bike is tough, but the run can kill you.』

因為單車總爬升達3536英尺,約1060公尺,尤其最後進入Snow Canyon Park後的連續8km的300m長緩坡是主菜,如果用力過了頭,跑步仍是丘陵地,就得付出慘痛代價。

(圖片說明:單車路線爬升圖)

為了這個單車路線圖,我跟一友人研究許久,究竟合理成績會落於多少時間?粗估來看,假若用3月份時IRONMAN 70.3 Taiwan的功率來配,很可能會落在2h35m-2h45m之間。

但騎車出發後不久,我就感受到肌肉有很深層的疲勞,畢竟已連續密集訓練了5週,一直有種使不上力之感,瓦數跟先前相比掉了約莫10%,剩下的唯二樂趣是看這片風景與不斷的刷人家卡的快感了。

進到了主菜:Snow Canyon Park。開始連續8km長緩爬坡,由於前一天也來看過路線,心裡對路線與爬升是有感的,整體下來並不會很累,但不曉得是不是相較於外國人,我的體型算小隻,在這段8km爬升段裡,我至少又刷下了100人之多,刷到嘴角都一直上揚,原來排在最後一組出發的好處是這樣子啊!最後收在賽前設定的高標2時35分完騎。

以下分享幾張賽前場勘路線所拍的照片,穿越這些紅白相間的巨岩後,單車路線就幾近完成了,這也是整場比賽最菁華的路段。

(圖片說明:單車路線)

(圖片說明:單車路線)

(圖片說明:單車路線)

(圖片說明:單車路線)

以及幾張國外網站所拍攝到的職業選手畫面。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RUN START

(圖片說明:跑步路線)

(圖片說明:跑步路線爬升圖)

出了T2後,前5km是長緩坡,約需爬升130公尺,時間也來到了將近上午11點,太陽高掛天空,無一白雲遮蔽,且真如上午強風預報所示,一波又一波的熱風來襲,這感覺跟KONA頗為相似。

方才游泳被肘擊的左小腿有些緊繃不適感,髖部也有這一個月訓練下來的疲勞感,讓步伐跨不太出去,步頻與步幅都受到了限制。明明是113km的距離,但我此時體感像是在226km後段的最後21km,狀況不佳,但作為一種KONA模擬賽倒也不賴。

由於跑步路線一直是起起伏伏的,我已自動無視於錶上的數字了,反而將注意力放在兩個地方,第一是對向前來的女子職業選手(男子職業選手前幾名都已完賽),第一位出現的是去年2016 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的冠軍:Holly Lawrence,再來第2、第3名都不認識,第4名則是Rachel Joyce,親眼看到這些本來只能在Youtube上看到的人,親自出現在你面前,我嘴角又上揚了!

第二個焦點是每一個出現在我前方的人,雖然上坡速度掉到快6分速左右,平路也只能剛好進5分內,但還是有刷不完的人,每抓一個再以下一個為目標,刷呀刷的就回終點了。

另外補充一點,此賽事的號碼貌似是隨機排列,我為201號,但前後的號碼又不盡然跟我同一組別,所以光看對手編號是無法得知自己所處的分組位置,僅管賽前工作人員有在各選手的小腿肚上寫下每人的年齡,但進入路跑項目後,大多數人的號碼已模糊,在這一種你完全不知道對手在那的環境裡,唯一要面對的對手,只剩自己。

(圖片說明:路跑路線;圖片來源

(圖片說明:路跑路線;圖片來源

我不斷告訴自己:沒錯,我今天體能不佳,出發順位也不理想,比賽過程又有些許狀況,但如果我在這麼艱苦的環境裡都能挺得過,還有什麼難得倒我的呢?回想起這5週在美國的訓練,碰過下雪,碰過超過30度的高溫,碰過強風,也有差點搞到OT(過度訓練),但一切都挺過來,這是我旅程的最後一站,我要瀟灑的走完。

最終跑了個1時41分的路跑成績,以總成績4時55分,分組第17名作收,總排名151名,以總人數近2200人,以及職業選手約70多位來看,我仍可在分齡選手中擠進前3%之列,當然更重要的是,我此趟美國訓練之行的最終任務也完成了。

我,J帥,來自台灣,也是唯一的台灣選手,在異鄉的國度裡,帶著微笑為此趟旅程畫下了一個Happy Ending。

下一次,我會出現在那裡呢?不曉得!唯一確定的是,我一定會繼續到世界各地去挑戰的,繼續當個『匠』的,Anything is Possible.

SHARE
Previous articleWings For Life World Run挪威賽道 ─ 李易勳
Next articleRUNIVORE的跑者訓練菜單──15 x 200公尺
【鐵人J帥 Just Tri】 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情繫的是鐵人三項與馬拉松等極限運動;拿的是國立中央大學博士學位,著迷的是成為運動員的丰采;從事教練/訓練顧問等工作,最大樂趣是在協助他人完成夢想。 超過百場的賽事經驗、站上世界舞台次數不勝枚舉、4次IRONMAN SUB 10紀錄、馬拉松最佳2時43分,多次IRONMAN Taiwan與IRONAMN 70.3 Taiwan台灣冠軍,至今最難忘的仍是KONA的陽光、大海與空氣。 2015年起成立個人工作室,一頭栽入於訓練研究的世界,若我不是在訓練,那必定也想著怎麼樣訓練。 HI,我是J帥,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鐵人J帥 Just Tri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JsTriWork/ 鐵人J帥 Just Tri Instragm:@JsTri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