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後體重反彈?可能不是你的錯!

0
328

『終於完賽了!』

經過幾個月密集的訓練、吃了紮實的課表、進行嚴格的飲控後,完成了這次比賽,衝過了終點——原本以為接下來體重會繼續下降,結果卻發現體重不減反增?這是什麼情況!!你看著體重計上的數字吶喊。

別急著崩潰~這是因為身體正在適應新的狀態,甚至試圖讓你恢復比賽前的體重。如果感到困擾,也可以確認一下幾個影響體重變化的生理因素,以及如何調整訓練與飲食,幫助自己在比賽後維持理想體態。

一切都是因為我好餓

跑完馬拉松後覺得特別餓? 這是身體正在發出訊號,試圖想要叫你把失去的快點吃回來!根據研究顯示,當我們體重降低時,身體會釋放更多飢餓激素(如生長素釋放肽),促使我們進食。這是一種生存機制——因為你的身體以為你經歷了「飢荒」,正在想辦法要你儘快補回失去的能量。

▌這麼做

  • 避免因「才剛努力完,我值得大吃一頓」的心態而過度進食
  • 選擇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來增加飽足感,減少暴食的機會
  • 適量攝取健康脂肪,如堅果、酪梨與橄欖油,以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

跑步變得「不夠難」

10K 之前對你來說是個挑戰,現在輕鬆就能跑10K? 這代表你的身體適應了跑步,變得更有效率,也因此燃燒的卡路里會比一開始少。隨著訓練的進步,心肺功能與肌肉耐力提升,在相同的跑量下消耗的能量會減少。換句話說,以前能幫助你減重的跑步強度,現在可能已經不夠了。

▌這麼做

  • 加入變化:嘗試間歇跑、爬坡訓練,或是不同速度的跑步模式,增加運動的挑戰性
  • 交叉訓練:除了跑步,再加入重量訓練、游泳、單車等運動,讓身體持續適應不同的運動強度

運動量減少,日常活動跟著變少

完成馬拉松後,許多人會降低訓練量,讓身體恢復。但有時候,我們不僅降低了跑步的頻率,還可能無意識地減少了其他日常活動,例如:

以前會選擇走樓梯,現在直接搭電梯、以前在辦公室多走動,現在坐著的時間變長了;這些小習慣看似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就會影響每天的總熱量消耗。

▌這麼做

  • 維持日常活動量:即使減少跑步訓練,也要保持步行、伸展等活動
  • 設定步數目標:每天維持一定的步行量,例如 8,000~10,000 步,以維持熱量消耗

身體正在「儲水」

跑步後體重上升的組成可能不是脂肪,而是水分;馬拉松是高強度的運動,肌肉受到刺激後會產生發炎反應,這時候身體會保留更多水分來修復組織。因此,許多跑者在比賽後幾天,體重可能會短暫上升。

▌這麼做

  • 保持水分攝取:適當補水能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滯留水分
  • 耐心等待:水腫通常會在幾天後消退,不需要過度焦慮

飲食比例沒調整,碳水攝取過多

馬拉松訓練時,我們通常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例如義大利麵、飯、麵包等。但比賽結束後,如果仍維持相同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而運動量卻下降,就容易導致脂肪累積喔!

▌這麼做

  • 調整營養比例: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蛋白質與健康脂肪的比例,例如 50% 脂肪、30% 碳水化合物、20% 蛋白質
  • 避免精緻碳水:選擇糙米、燕麥等低 GI 碳水來源,避免高糖分的加工食品

馬拉松後的體重管理,重點在於「調整」

體重上升並不代表你的努力白費,也不是你變得懶散的證明。馬拉松後的體重變化,其實是身體適應新狀態的過程。

往前努力的關鍵就是——
✔ 調整運動強度,讓挑戰難度慢慢增加
✔ 維持活動量,別因為降低跑量而減少日常其他活動
✔ 適當補充營養,避免過量攝取碳水化合物
✔ 耐心等待,身體需要時間適應比賽後的新狀態

減重關鍵不只是燃燒多少卡路里,而是長期飲食、運動習慣的調整,加上對身體變化的理解。與其拼命跑完再吃回來,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跑步應該帶來健康和快樂,而不只是數字上的變化。跑得開心、吃得聰明,才是運動真正的樂趣~

圖片來源:Pinterest
參考來源:RUNNER’S WORLD PUREGYM

【延伸閱讀】

打底期訓練很重要 先讓心肺體能肌肉狀態準備好
超過十個恢復方法 主動與被動恢復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