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身體下方落下,物理治療師的跑步運動力學

0
1579

自從比爾‧鮑爾曼(Bill Bowerman)拿出華夫餅烘餅機製作他第一款跑鞋之前,跑步裝備一直是備受爭議的熱門話題。從赤腳跑的迷戀到個人化的步態矯正器,宣稱各自的不同與對跑者的幫助。現今許多跑步店點都配有錄影跑步機及足測設備,以幫助上門的跑者找到『適合你的步態的鞋子』。

但是當物理治療師對你的步態進行分析時會有什麼不同?

足測以及動作分析

物理治療師會以非負重狀態、站立、行走、跑步等綜合分析,考慮不僅僅是雙腳,物理治療師會注意膝蓋、骨盆和腰部。還可以分析手臂擺動以確認上身對下半身弱點的補償。

非支撐腳的生物力學在動態狀態下可細分為多關節功能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腳部本體是剛性的,柔韌的、扁平的還是高拱形的?大腳趾是否有做出推動動作?踝關節是否正確移動?當腳在站立,行走或跑步時承受重量時會發生什麼變化?

內旋是自然的步態動作嗎

許多跑者在評估後會被告知是內旋,在跑步狀態下,當腳部接觸地面後足部必須經過內旋階段以吸收與分散身體的重量。通過步態循環,腳步將經過旋轉並以足弓作為彈簧有助於推動前進。微幅的旋轉不是壞事也不是單一動作,每個人在慢跑、快跑或疲勞時行走時的內旋都有不同的步態。

如果是赤腳跑或極簡跑鞋的人會知道這樣的概念。運動控制鞋款的重點在於訴求防止『過度內旋』。 推崇赤足跑的概念中有一部分是指向腳步的哪個部分首先接觸地面:是腳趾,中足或腳後跟。比較常聽到共同點是,如果跑者進入中足落地,跑步會更有效率並且可以避免使用動作控制鞋款。對此,卻也有不同的立場。

跑步的效率來自於落地位置及其他因素

跑者應該專注於節奏步頻以及速度,而不是強迫以中足落地。隨著速度與節奏自然增加,大多數的跑者都會進入中足落地的模式。如果大部分的跑步動作是以中足落地完成,或許對運動控制的需求會降低,但不會完全消除,因為穿鞋時絕大部分運動控制是朝向腳跟。第二個考慮因素是效率問題,這跟中足落地或許有關係,但事實上有很多因素決定了效率。

跑步過程中,相對於足部落地位置影響效率這件事,不如探討腳步與地面接觸是在身體冠狀面之前或下方。如果腳與地面接觸是在身體直線前方,無論以甚麼地方落地都會造成煞車中斷作用。理想的腳接觸是在身體下方,讓前進動力繼續暢通無阻。這對跑者意味著什麼?你應該考慮腳落地的位置與身體直線的關係,而不是考慮落地是從腳部位的哪一部分開始。同時,效率也受到髖部力量和活動性、核心力量和手臂擺動的影響。部分中足落地的跑者將大部分能量轉化為上下運動而不是向前的直線運動。

在更換鞋子類型之前應該考慮這些問題。近年來關於製鞋技術爭論愈演愈烈,從物理治療師的角度來看,每種足部類型、體型的跑者都沒有完整解決方案。改變科技和鞋款類型是可能的,並且可能是有益的,歸納重點是,訴求緩慢而穩定的變化對於身體的長期健康才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