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梅花湖大獎賽,王威凱以第二名之姿通過終點,相比其他選手高舉布條的慶祝方式,王威凱在原地低頭鼓掌,他說那是一種為自己鼓勵的方式。無論賽事大小、重要與否,都會盡全力挑戰自己,這是王威凱進入鐵人三項運動以來,不變的初衷。


「那時我最愛的是游泳,但是跑步讓我很快樂。」
與其他鐵人三項選手站在一起,王威凱顯得嬌小許多,他說從小腸胃就不好,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慢,所以當他在幼稚園上課的第一天,看到學校有游泳池馬上就跟媽媽說想學游泳時,媽媽也想說運動可以健康身體,於是就答應了。而這一游就是十年。

從小學到高中都是游泳校隊的威凱,因為沒有手長、腳長的高大身材,也沒有極佳的水感天分,一路走來格外艱辛,但是威凱卻有比別人還要多的努力和鬥志,讓他一路升學進入松山高中游泳校隊。想當然威凱高中以前的日子都被游泳填滿,但他發現除了游泳,他也喜歡跑步。「那時我最愛的是游泳,但是跑步讓我很快樂,這也是我日後會轉鐵人三項的原因之一。」威凱說游泳隊偶爾也會用跑步當訓練,在這當中他發覺自己越跑越順、越跑越開心。

「我覺得這一摔很不值得,所以我要繼續練。」
對耐力訓練情有獨鍾的威凱在因緣際會下,認識當時已經可以說是稱霸鐵人三項賽場的張家班,並且有機會一起練習,儘管那個時候威凱對鐵人三項的知識一概不知,單憑滿腔熱血就一頭栽入張爸的魔鬼訓練。
「我第二次練單車就和張家三姊弟一起上山訓練,途中經過一個下坡U型彎道,張爸和張家三姊弟依序很順的溜了下去,我跟在後面自然有一定的壓力,所以在非常不熟練單車性能,也不知道下坡過彎技巧的情況下,我就失速撞上路旁的電線杆然後飛了出去!」威凱繼續說:「撞到後我只記得眼前一片黑,第二次張開眼睛時已經是在半空中,原來我被一棵樹接住。」
「當時氣溫滿低的,所以當我看到自己全身都是血的時候,甚至不清楚自己哪裡受傷,只知道當我試著發出聲音,我無法合嘴,因為下巴掉下來。」威凱指著上排門牙說:「上面的牙座整個碎掉,還有兩顆牙齒撞進鼻樑。」威凱再指嘴唇下方的一道疤痕:「當時這邊開了另一個嘴巴,基本上是完全毀容。」
「我有試著想要移動,但是只要身體一動那棵樹就開始搖晃,而下面是100多公尺的懸崖。我在樹上等了大概一個多小時,救護車才到事故點並用吊車把我救出去。」

從鬼門關回來的王威凱,在恢復意識後和淚流滿面的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我要繼續練鐵人三項。」聽起來無理卻格外堅定。
在動完手術後王威凱仍無法進食,只能插鼻胃管灌安素維持身體機能,住院三個多星期,170公分的威凱已經瘦到剩下54公斤。考慮到四月有台北市立大學游泳隊的獨招考試,威凱請醫生讓他提早出院。「我記得回家的第一餐是粥,我是含著眼淚把它吃完,一邊吃還一邊笑,因為實在太好吃了。」威凱現在回想當時的情況還是覺得很好笑。

問威凱為什麼如此執著於鐵人三項,他回答:「當時我只是想嘗試看看鐵人三項這個運動,結果才練兩天就付出那麼大的代價,我覺得這一摔很不值得,所以我要繼續練。」威凱心中的鐵人魂不只頑固還充滿鬥志。

「鐵人三項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我以前未曾發現的那一部分。」
2013年3月出事,同年6月王威凱又回去跟張家班一起訓練,將近有兩年半的時間,威凱每天都早上四點起床。「只要天是亮的,幾乎我都是在練習,所以那個時候一點都不期待寒暑假。沒有四小時我的雙腳不會碰到地球,練到後面爬坡跟吃飯一樣。」紮實且密集的訓練,讓王威凱第一場半程鐵人三項就拿到第二名、第二場半程賽就拿到冠軍,在那之後威凱開始參加全程賽,成績也慢慢往上爬。
當時的威凱就像一台迅速上升的火箭,驚豔鐵人圈。

然而火箭飛的再快,燃料也有被用完的一天,好成績的背後是因為過度訓練,早已疲憊不堪的身體。而這樣的情況在王威凱2015年變成自主訓練選手之後更加嚴重。全運會前的暑假,王威凱與張團畯、吳承泰等人滿心期待到泰國作移地訓練,藉此備戰下半年的賽事,但威凱卻因為身體過度疲勞反而沒有太多成效,回國後的全運會賽事以第四名作收,此時威凱的鬥志與自信已快要盪到谷底。
威凱用「壞掉」來形容當時自己的身體狀況,還好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由台北市聘請的隨隊物理治療師胡醫生。「我的身體可以說是被胡醫生救回來的。」威凱表示在全運會之後,他每個月都會去找胡醫生一次,「壞掉」的身體才逐漸好轉,而也是在那段時間認識到訓練後的放鬆與恢復對選手來說有多麼重要。

「我跟自己約定好,只要我還能動,就會好好比完。」
相對其他選手,算是半路出家的王威凱,憑著過人的鬥志和那份認真對待練習的態度,讓威凱逐漸站穩國內大小賽事的頒獎台,甚至代表台灣出國比賽。2017年十月,王威凱代表台灣參加ITU韓國統營盃,當時水溫只有20.4度左右,但礙於20度以上不准穿防寒衣的規定,讓不習慣寒冷環境的王威凱吃了不少苦頭:「我一下去就凍僵了,上岸後發現自己是最後一個,我很意外當下我感覺不到害怕或著急,甚至笑了出來。」威凱當時在心中告訴自己:最後一個上岸算什麼,我一定不要最後一個進終點。帶著這份鬥志,威凱還真的在單車賽段抓到最後一個三人小集團,並且以倒數第三名完成比賽。


隔年八月王威凱將出戰台灣睽違12年,終於重返亞運賽會的鐵人三項個人組的比賽。「在賽前我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好,看著選手名單心裡想前六名也不是沒有機會。」但這時命運又給了王威凱一個大考驗。
賽前兩天威凱開始出現中暑、發燒的症狀,比賽當天一起床又是一連串的腹瀉。瀕臨崩潰卻毫無退路的威凱,鼓起勇氣吞了五顆止瀉藥,想也不想就前往賽場,告訴自己:「能比到哪,就到哪。」
標準鐵人三項距離51.5公里,前進的每一步王威凱都覺得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昏倒在地,但他還是硬撐過終點,以第12名完賽。當然到終點的那一刻,威凱馬上被醫護組送去治療,戴了45分鐘的氧氣罩才漸漸恢復呼吸與脈搏。

「我想當一匹黑馬。」
從游泳選手轉型成為鐵人三項選手的這六年多以來,威凱認為自己每一年都在學習、進步,每次只要學習到新的訓練觀念、或是讓身體恢復的按摩方式,王威凱都會覺得很新鮮、很有趣。「我不希望別人把我看成是很厲害的選手,因為我覺得還有非常多的進步空間,比起期望拿冠軍、當一哥,我比較希望當一匹原本不看好,後來卻異軍突起的黑馬。」
今年二月王威凱到高雄國訓中心之後,把過往一天三餐的訓練時數改為一天最多只有四小時,練精不練多的模式,起初讓威凱有點不習慣,但這份他與教練一起討論出來的新版訓練菜單,讓接下來幾場賽事回饋給威凱的成績,相較去年確實進步許多。首先是拿到安平鐵人三項錦標賽的冠軍,這同時也是威凱個人近五年來在全國錦標賽的首冠;接下來更在蘇比克灣亞洲盃將場地成績縮短整整5分45秒;在那之後的短距離賽事成都世界盃也成功入選決賽名單之列。

除了訓練方式改變,威凱也慢慢將「拚命三郎」、「油門催到底」的比賽節奏作了一點調整「其實這也要感謝張團畯,他有一次對我說:『你就是沒有用腦袋想,亂衝的結果就是很容易爆掉!』那之後我才比較會去思考、分析賽場上的狀況。」王威凱不再是毫無保留的衝出去,反而會用腦袋思考策略,讓自己在比賽場上的表現發揮更穩定。唯一沒有改變的是不管賽事大小,永遠鬥志高昂的拚勁態度。
「所以我說我一直都在學習。」威凱露出自信且肯定的笑容。
最後和威凱談到是否和其他選手一樣努力朝奧運的目標前進,王威凱的回答令人有些意外:「我的最終目標其實不是一定要去奧運,我只覺得得到奧運積分這件事本身非常酷。因為那會讓我感覺與世界頂尖選手更靠近。」

「每一場比賽至少都有一雙眼睛看著我:那就是我的家人。」
「爸爸甚至有時候是工作和我的比賽二選一,」威凱說:「有時候遇到星期五就乾脆休店到南部陪我比賽。」威凱微微一笑,言語中滿是對於家人無條件支持的感謝,若沒有家人的鼓勵,甚至在威凱發生意外後仍放手讓他勇敢追夢,或許我們今天就看不到賽場上勇於挑戰自己的王威凱。
除了家人,王威凱想感謝的還有他鐵人三項的啟蒙老師,張爸。威凱回想當時就算被張爸練到站不起來,仍很感謝願意在他受傷後繼續帶著他一起訓練。飛的再遠、跑得再快,挑戰的道路上不全然都是朋友,也不全然都是敵人。威凱感謝一路走來支持他的家人、朋友、教練和贊助商。



王威凱,不像是大家定義下的運動陽光男孩,反而更顯靦腆且內斂,少了與別人正面衝突的直來直往,多的是傾聽、接受但不失自己的想法和底線。又或許是發生過差點丟掉性命的意外,讓威凱在這條鐵人三項之路走得比別人更篤定。
王威凱心中的那匹黑馬,未來能跑多遠,你無法預測。
王威凱:
2019台南安平全國體人三項錦標賽 男子菁英組 冠軍
2019梅花湖全國春季鐵人三項大獎賽 男子菁英組 亞軍
2018梅花湖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 男子菁英組 亞軍
2018印尼雅加達巨港亞運 鐵人三項個人男子組 第12名
追蹤王威凱的粉絲專業,看更多他的故事 王威凱 Wei Kai Wang
圖片來源:王威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