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MAN Western Australia:譜出我的三鐵協奏曲(下)

0
2054

不只意外插曲,還有安可曲

曾有不少人問過我,為何你比賽時總是那麼多狀況啊?

我通常會先反問,你比過 IRONMAN 嗎?多少次數?此話並無任何挑釁之意。而是如果實際比過 IRONMAN 或超鐵賽事就會知道,絕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照理想劇本演出的,誰沒有碰過裝備故障?誰沒有碰到身體不適(嘔吐、抽筋、暈眩、中暑等)?誰不是在比賽過程裡浮現出滿滿的負面情緒?

意外插曲就是這 226 km 協奏曲中的一部份,它必然存在,它可能阻礙了你原定計劃,拖垮了你的時間,但也可能激盪出更多火花,刺激你不服輸的意志,讓你更專注在每一哩路上,發揮所有潛能,讓主奏曲變得更加動聽。

我只是都忠實呈現每一個曲目細節而已!

柏斯的拍照熱點:Blue Boat House,但不知為何我來的時候變粉紅了,這也是種意料之外吧
柏斯的拍照熱點:Blue Boat House,但不知為何我來的時候變粉紅了,這也是種意料之外吧

週四抵達 Busselton 比賽會場之後,週四週五的賽前調整都很不錯,但週五下午要進行最後一組單車訓練時,卻發生了我的手錶 Garmin Foreruner 945 怎麼樣也抓不到 GPS 的狀況(先前都沒問題),手錶上出現「星曆(CPE)遺失」的訊息,這個狀況個人曾經碰到過,也分享在個人粉絲頁上,教導如何排除與更新。

但這次我自己踢到鐵板了,僅管透過與 Garmin Connect 更新後,也向他國來的選手租借電腦,以 Garmin Express 再同步更新並重新下載地圖後仍無解。也緊急聯絡台灣 Garmin 公司的友人協助,討論了許多種可能性與排除方式,都是無解。在此補充說明,這支錶今年就跟著我去過日本、愛沙尼亞、俄羅斯等地,GPS 皆正常運作。

一直處理到週六上午,也就是賽前一天,最後我決定放棄處理,反而很悠哉的去找咖啡店喝咖啡放鬆心情了,而我也擬好了新的應變劇本,就讓手錶回歸下簡單的時間、功率、心率三項功能就夠了,至於已經比賽了多少距離?那就看大會路邊標示牌了,反正我真正在乎的是能在多少時間內進終點!

不諱言的說,我的手錶是由台灣 Garmin 公司所贊助,我也依舊忠實的告知我的讀者們,是的,這支錶出現了一個我解決不了,且目前也還沒被解決的 BUG,我並不擔心會否因此傷及公司品質形象,而讓我失去贊助。

相反的,在賽前乃至賽後至今,我都積極與 Garmin 的團隊們討論這些狀況,期望能共同討論出 BUG 發生原因,不要讓下一個人再發生此件憾事。這錶的事與我參加 IRONMAN 賽事的本質都是相同的,在這過程裡發現自己的不足,積極修正再出發,期待一個新的蛻變!

隔壁老兄,你錶也壞了嗎?
隔壁老兄,你錶也壞了嗎?

喂!阿不是泳鏡帶子斷了?那你怎麼游啊?

游泳怎麼會有此失誤?

好啦,跳回去說一下泳帶斷的事情。這副泳鏡是今年年中才購入,並定位為比賽專用,除了訓練時戴過幾次試用,平時幾乎不用,所以要說是塑膠脆化斷裂是不可能的,反正它就這麼突然的斷了,追究原因沒意義,想解決之道才重要!

只剩 10 幾分鐘就開賽,要找別的選手借泳鏡大概也不可能了,雖然腦海裡也想起今年日本 DNF 的往事,但我反而這次沒有絲毫想放棄的心,只能死馬當活馬醫,試著把剩下的帶子重新繫上,好在剛剛好還夠用,雖然帶起來頭有點緊,像個孫悟空的緊箛咒一樣,但算了,反正我也屬猴。

斷是斷了,但好在還夠用
斷是斷了,但好在還夠用

手錶沒 GPS,泳帶的突然斷裂,照常理來說,我心裡會很急很焦躁,但這次並沒有,反而嘴角還會不停微笑,心裡想著:「這個叫斷、捨、離,今天我要與過去告別,一定破 PB 的。」

人就是不能得意啊,剛得意完沒多久,馬上就在游泳項目上,犯了個低級失誤。

這次游泳採 Rolling Start,但區分為幾個區,第一個區是游泳 1 時內、再來是 1 時 6 分內、再來我就忘了。我自知沒本事與游泳強國的澳洲人匹敵,退居 1 時 6 分內的第 2 區,沒意外應當是這時間內可完成。

游泳路線,僅管賽前與現場看了很多次,也知道是游 2 圈,但我不知為何一直以為是要上岸的游 2 圈,但實際是「S–1–2–3–4–5–2–3–4–T」的游法(請參考下圖)。

游泳路線圖。圖片來源
游泳路線圖。圖片來源

當我游到 4 的時候,還以為要往 S 游去,但當時處在一個 5-6 人的集團裡,當他們全部左轉往 5 去的時候,我則傻眼了,不知該跟著左轉還是繼續往前游?我就這麼樣的在原地(喔不,應該說原海?)踩水,不停的左右與回頭張望,有點呆住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又不比在路上,可以看很清楚他人在做什麼。在海中,隔著泳鏡,接著一波又一波襲來的海浪,視線已不佳,救生員又遠,我還真的慌了!

發呆了應有半分鐘之久,決定還是順從主流,就左轉去吧,頂多游錯就是多游了點,了不起賠上半小時吧,畢竟多游不會被 DQ,但少游必定會失格。

好在,66 分鐘上岸,仍在預計時間內,勉強擠得出笑容,笑笑自己的呆。

呆啊
呆啊

這事讓我得到兩個教訓,其一是以後還是帶付備用泳鏡好了,也許不是自救,而是救人。其二,關於路線仍需更謹慎去研究才行,另外可以思考的是,有沒有可能有游得較慢的人,在 4 的地方沒有左轉,而直接轉回 T 點呢?海上應該沒有晶片感應器的吧?我想還是有可能偷雞摸狗的吧,也就是因為如此,游泳項目若是兩圈,一定是會上岸一趟過一次晶片,這也是我一直誤以為是要上岸的原因。但回過頭來說,想要自我挑戰的人,卻去鑽這樣的漏洞?意義又何在呢?

單車是一連串精密的計算

單車路線圖。圖片來源
單車路線圖。圖片來源

想要有好成績,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故通常在比賽前,除了調整自己達到人和境界,我會作的功課也研究賽道本身(地),更留意天氣狀況(天),這場也不例外。

這時的西澳正值夏季,配上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乾燥、日出早與日落晚、雲少日曬長、早晚溫差大加上靠海有風。剛抵達西澳時,正午頂多 25-28 度,但日夜寒冷約 10 度出頭。可是週六剛好有一波熱浪開始接近,週日預計在 11 點左右就會破 30 度,我估等到了 1 點左右開始跑步時,體感溫度應該會上 35 度以上。

再者,比賽這日在 10-11 點風向會轉變,從原本的東南風轉為西風。而濕度全天約在 40% 上下。

再來是有發佈紫外線特報,週日達 11 級。11 級是什麼樣的概念呢?快速解釋一下,6 級以上就算高量級,在陽光下曬 30 分鐘就可能曬傷;8 級就達過量,20 分鐘可曬傷,建議防曬措施一定要做足並著長袖衣物;11 級為最高級,屬危險級,建議沒事少外出(那我今天在幹嘛?)。

今天在曬太陽
今天在曬太陽

以上這些訊息,其實每個環節都跟比賽有關。其一是單車第一趟一定較為好騎,僅管往右邊賽道去時會碰到些逆風,但單車前段體力足不以為累,可第二趟風向轉為西風後,回程必定痛苦,尤其最後的 10 多公里回 T2 前全逆風加上體力已衰,不好受!

再者,氣候乾燥與強勁紫外線,這天不太會出汗(但會渾身鹽巴結晶),少流汗會讓人產生不缺水的錯覺而忽略該補的水份,尤其跑步時會更熱,要做到騎完單車前都不能有脫水現象,故騎車的水份一定要補足,每小時要喝掉一瓶水壺是我的基本要求,同時帶足鹽錠與鹽份補充。

事實上也是如此。僅管我的手錶只剩時間、功率、心率三個重要資料可參考,沒了距離與配速資訊,剩下的部份就靠著大會每 30 km 的一個里程告示牌,以及每 22-23 km 一個補給站,利用這些資訊不斷來推估自己的均速與騎乘時間。

單車第一圈 90 km 約莫 2 時 22 分騎完,第二圈還正想打算拚一個 4 時 45 分收工的成績,但到了 130-140 km 左右,一波又一波的撞牆感襲來,加上此時已碰上風向轉變,每一段往西邊騎的路都格外辛苦,天氣也熱了起來,心率開始守不住預期值,只得不斷退守,回程的最後 10 幾公里,時速應該只剩 30 公里出頭,最後收在 4 時 55 分結束單車項目。

騎車時一直在心算,腦子好累…
騎車時一直在心算,腦子好累…

跑步

跑步路線圖。圖片來源
跑步路線圖。圖片來源

這幾年我都是靠著 IRONMAN AWA GOLD(全球分齡組前 1% 選手)的方式在報名與參賽,故號碼都較為前段,緊鄰在職業選手之後,因此我身邊的選手也都是 AWA 選手,心裡也清楚他們會是你最大的對手。僅管在比賽過程中,我不知彼此相對位置,但靠著進轉換區時看著單車與轉換袋數量,就能估到前方還有多少選手。

很不幸的,在我游完泳進入 T1 後,旁邊的單車幾乎已一掃而空了,就算 1 時 6 分就游完,還是早已被其他 AWA 選手丟下。但好在騎完單車後,發現好像單車回來的也沒這麼多,以及轉換袋好像也沒有被取光,這表示我應該往前推了幾名了吧!

結果是,游泳完排到 44 名,單車則往前推進了不少,變分組第 21 名了,不錯。

但這些資訊都是賽後才能得知,賽事當下我只知道剩一個馬拉松,很熱的馬拉松,來回 4 趟,往左去是逆風(還記得剛剛說改吹西風了吧),往右是順風。我對於跑個 4 趟都有點恐懼,因去年參賽 IRONMAN Hamburg 與今年 IRONMAN Tallinn 都是跑 4 趟,第 1 趟都是狀況極佳,第 2 趟也還能笑得出來,第 3 趟大撞牆,第 4 趟才起死回生拖回終點。

為了避免這狀況三度發生,這次在配速上要更保守一些!

配速?嗯?是不是搞錯了什麼?我沒有GPS可配速啊(笑)。

管它配不配速的,跑贏前面那個人就行了
管它配不配速的,跑贏前面那個人就行了

還是可以啦,用心率搭配體感來壓強度,前兩趟穩穩的跑,注意姿勢、定時補給、留意降溫,尤其在完全沒有遮蔭的這場賽道上,氣候又乾燥,僅管每一補給站距離僅 1.5-2 公里左右,但往身上澆的水或冰塊,都在抵達下一站以前就乾掉了,這也更突顯補水的重要,「Hydration, Hydration, Hydration」這是我嘴中一直在碎碎唸的單字。

除了留意自身狀況,也不斷盯著前方每一個跑者小腿上的英文單字,「I」是我這一分組的代碼,不斷蒐尋有沒有同組選手,但整場蒐尋下來,好像也才超了 4 還 5 個,只被1個「I」超越。賽後想想,也許是一開始游泳就先輸一截了,單車也拉得不夠近,才會造成附近「I」的選手太少。

第 3 圈時確實也出現了點撞牆的狀況,採用了 PLAN B,進補給站時可小走幾秒喝點水吃補給,一吃完立馬起跑,利用順風時調整呼吸,碰上回程逆風就盡量躲在他人後面,反正痛苦終究會過去,但現在放棄了不可能更開心,只會更加倍痛苦!

最後終點前,我還在想著該擺什麼姿勢進終點時,被一個選手超越,看了他腳上是「G」,反正不同組的就放過了,結果你老兄卻擋住了我的鏡頭…..。

我不是要跟你擁抱啊,不用等我啊
我不是要跟你擁抱啊,不用等我啊

重來(感謝好友幫忙P圖)。9 時 37 分後,J 帥通過終點,完成這一場 IMWA 協奏曲。

這一首協奏曲花了9時37分才演奏完
這一首協奏曲花了9時37分才演奏完

接著馬上領物後直奔回民宿(好啦,其實大概只剩下時速 2 km/h 的龜速慢慢走),回民宿是為了看手機查線上成績,果不其然,剛剛跑步時的直覺是對的,我實在追到太少同組選手了,跑步只讓我原本騎完單車後的21名追到17名而已,隔天也確定跟KONA資格無緣。

失落嗎?有一點。

畢竟這兩年內在海外連拼四場 IRONMAN,僅管成績一直往前推,但是都未能取得資格,上次 IRONMAN Tallinn 差 5 分鐘,這次成績比上次還好,差距卻擴大成 8 分鐘,我不喜歡輸的感覺,但我看到更多比我更努力更有天份的人,他們都比我更熱愛這個運動,更投入於訓練之中,我想我的失落是來自於還能做到更多,但目前還沒做到吧!

開心,也有那麼一點。

這是我第 5 次 IRONMAN Sub 10,這 2 年裡的 4 場全進 Sub 10,成績也推到了 9 時 37 分,分組雖然只排到 17 名,但總排名 75 名,扣掉前方的職業選手後,我剛好推進到總排名第 50 名,在全場 1100 多個完賽選手裡,而且是競爭如此激烈的澳洲主場,我排進 Top 50 耶。

巧合的是,上一回 IRONMAN Tallinn,在扣除前方 11 位職業選手後,我在全分齡選手裡也是排第 50 名,僅管「前50名」不是個多麼了不起的成就,但對於個人來講,能在歐洲、澳州都有起碼的競爭實力了,我自己已給了自己一種肯定了!

完賽獎牌
完賽獎牌
完賽成績
完賽成績

明年,繼續挑戰世界,繼續寫出一首新的協奏曲吧!

你呢?2020年,敢不敢作一個大夢?敢不敢高聲唱出你的專屬主打歌曲?

【延伸閱讀】

專欄|鐵人 J 帥 《IRONMAN Western Australia:譜出我的三鐵協奏曲(上)》

專欄|鐵人 J 帥 《鐵人J帥隨筆:如何面對賽前的緊張?》

SHARE
Previous article生活無虞才有好成績 歸來廣州馬的張嘉哲
Next article越野登山車的兩個靈魂 胎壓、避震設定學問大
【鐵人J帥 Just Tri】 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情繫的是鐵人三項與馬拉松等極限運動;拿的是國立中央大學博士學位,著迷的是成為運動員的丰采;從事教練/訓練顧問等工作,最大樂趣是在協助他人完成夢想。 超過百場的賽事經驗、站上世界舞台次數不勝枚舉、4次IRONMAN SUB 10紀錄、馬拉松最佳2時43分,多次IRONMAN Taiwan與IRONAMN 70.3 Taiwan台灣冠軍,至今最難忘的仍是KONA的陽光、大海與空氣。 2015年起成立個人工作室,一頭栽入於訓練研究的世界,若我不是在訓練,那必定也想著怎麼樣訓練。 HI,我是J帥,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鐵人J帥 Just Tri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JsTriWork/ 鐵人J帥 Just Tri Instragm:@JsTri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