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臨床醫師,每天開藥物給病人使用,用藥的原則是不需要時就盡量不用,真的有必要一定要對症下藥,而且要足量。還是要提醒大家,沒真的需要時不要隨便服用藥物,包括市售宣稱可以增強運動能力或是肌力的營養品。
藥物可以依化學性質、來源、作用等細分為各種分類,但同一種藥物在醫療上可能也有不同的作用:如古老的藥物奎寧以前用來治療瘧疾,現在被用來控制免疫性疾病,最近還有報導認為它可減緩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而有百年歷史的阿斯匹靈,以前用作退燒止痛藥,現在心臟科醫師使用低劑量來防止病人血管阻塞。
我這裡依作用簡單把藥物分為下面幾類(並非藥典上的分類):
- 治療性的:如類固醇,抗組織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藥物。這類藥物對醫療來說是最重要的藥物,常用來急救。這類藥物長期使用常出現副作用。
- 摧毀性的:如抗生素,抑制病毒製劑。這類藥物的使用主要是殺死細菌,或是讓病毒無法滋長。避免病菌在身體內繁殖太多而影響生命健康。現在很多癌症化學治療藥物也屬於摧毀性的。
- 調節控制性的: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免疫性疾病的控制藥物,不使用不會引發立即危險,但是長期沒控制可能會讓身體傷害。另外利尿劑可用來調節體內水分,但也有人濫用來控制體重。
- 舒緩性的:如止痛藥(包含大麻與嗎啡),腸胃藥,酒精飲品等,只能減輕症狀,並無法治根,這種最容易被濫用。
- 加強性的:如強心劑,咖啡因,威而鋼類藥物,雄性類固醇類肌肉增大劑,肌力增強劑,一些精神科提神用藥,如安非他命。許多運動員會尋求這類藥品來增強表現,但是真的有效用得不多,而且不少屬於違禁藥物。
- 保養性:如綜合維他命,葉黃素,葡萄糖胺,十全大補丸等。這類用藥非必需藥物,亞洲人都有食補的觀念,許多人會尋求這類藥物來保健。
這裡要強調,許多營養素都可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中獲得,因此均衡的飲食才是最重要的。倘若因偏食或是特殊需求需要,一定要購買合格檢驗的藥廠出品,而且不要過量服用。當服用此類藥品有任何不適現象,請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