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競技運動員來說,有沒有最低限度的訓練量,也許是輕鬆跑一小時或十公里。而對於市民跑者,甚至是一周三次的上班族運動員,五公里(那怕是 35 分鐘)的休閒跑步就已足夠。
能輕鬆地跑上半個小時,似乎對健康與心理都會有良好的助益。安德斯‧韓森精神醫學專家指出,想要看跑步對於腦部的好處,必須至少運動三十分鐘;此外,最好每周三次,每次 45 分鐘,確保運動時心律有加快。透過堅持運動可以重建大腦組織,加強大腦不同腦區域的聯繫。跑步不只是鍛鍊身體,同時也對腦部有幫助。一周三次,每次 45 分鐘,也正是松浦彌太郎的日常跑步。
跑步美好的體驗,往往是在汗水淋漓之後。對初學者或新手而言,五公里可能一點也不輕鬆,除了喘不過氣外,雙腳沉重地接連跺地也不舒服。一邊跑的過程中,猛盯著手錶上的時間數字,30 分鐘似乎變得很長。穿著不合適的褲子跟容易汗濕後沉重的棉T恤,回首一望曾經,甘美且樂趣十足。
疫情的時代少了比賽,人們跑步之外,也把焦點回歸到工作、生活與親友身上。每天輕微且舒暢的五公里跑步,就變成獨樹一格的享受與體驗。跑步如果是一種信仰,那麼最低限度的五公里就是誠摯的自我表達。如果跑了覺得狀況不錯,那麼要跑得更遠、更長嗎?記取出門就是五公里的自我期許,那麼跑再長也是心情的延伸。
每天如果只要五公里,你就能更平順地接受出門這件事,沒有恐懼,也沒有任何推卸的心情。最美好的體驗總在跑完之後,你會很高興自己出發去跑步。『還好我有出門去跑步。』當抱著質疑走出門外,最後換得一聲喜悅的人們常這麼說。
出門前,先想著跑五公里就好,其他的,身體自然會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