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時間就獲得高成效。「一分鐘的 HIIT」的效果等同於「四十五分鐘持續運動」!將會介紹HIIT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也會帶大家看 HIIT 在多方面的驚人效果。
首先,從時間效率的數據開始,時間效率可說是 HIIT 的最大特徵,有許多論文都能證實 HIIT 在時間效率上的優勢,在此要介紹一個二〇一六年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者所發表的驚人研究結果(圖表 3-1、3-2)。受測者是二十七位平日從事文書工作的男性。實驗將受測者分為下列三組,並觀察他們在十二週內的變化。
- 【正常運動小組(持續運動)】以四十五分鐘、最大心跳率不超過七〇%的負荷,持續騎乘腳踏車測功器。另外進行暖身兩分鐘與緩和三分鐘,一週實施三次。
- 【HIIT 小組】全力騎乘施加負荷的腳踏車測功器二十秒鐘,加上兩分鐘的休息,共做三組。另外進行暖身兩分鐘與緩和三分鐘,一週實施三次。
- 【不運動小組】如常生活即可。
實驗發現,正常運動的小組與 HIIT 的小組,促進健康的效果相同(以最大攝氧量與粒線體的增加來判斷)。實施 HIIT 的小組,實質上一天只運動了 20 秒 ×3 = 1 分鐘(也就是一週三分鐘)。卻能與一天運動 45 分鐘(一週 135 分鐘)的效果相同,這不令人覺得衝擊嗎?
HIIT 完全就是為了忙碌的現代人而存在的運動。雖然要竭盡全力,但因為只要二十秒,相信很多人無論在體力上或時間上都覺得「應該做得到」吧!包含暖身與緩和,總共十二分鐘就可以結束運動,這麼一來也可以考慮加入公司附近的健身房,趁午休時間做 HIIT。
有效率又安全!
現在有許多罹患疾病者,也把 HIIT 運用在復健上。針對二七三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高血壓)或代謝障礙(代謝症候群、肥胖)的患者,實施 HIIT 或 MICT(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中等強度連續運動),並結合過去發表過的十個研究進行整合分析後發現,相較於實施 MICT 的小組,實驗 HIIT 的小組的最大攝氧量超出了多達 9.1 %。
二〇一八年所進行的性別調查中,比較心肌梗塞後的復健,進行 HIIT 與 MICT 的效果後發現,HIIT 不僅改善了心臟機能,更有效提升了精神力與身體活動力的恢復,如前所述,HIIT 作為心臟機能的復健手段效果卓越,但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不安,質疑「安全性究竟如何?」
從結論來說,根據近年有關 HIIT 安全性的諸多研究,對於有心臟疾病或代謝方面疾病風險的人來說,在眾多運動中 HIIT 都不算是特別危險的。當然,有慢性病或宿疾的人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進行。前述運用在復健的 HIIT,也是使用專用設施,在徹底的監督與指導下進行。為供各位參考,這裡列出不適合進行 HIIT 的健康狀態,符合者請特別注意。基本上,符合以下的這些疾病都會被醫生限制運動。
-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 失償心臟衰竭(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 一個月以內的心肌梗塞
- 一年內做過冠狀動脈手術或擴張術的人
- 需要限制運動的心臟疾病
- 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 腦血管疾病、末梢血管疾病
-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
- 重度高血壓
- 重度神經疾病
HIIT 重視的是短時間集中的「運動密度」
即便是健康的人,長時間持續高強度的運動仍伴隨著危險。可能會讓身體受傷,或可能讓心臟承受過度負荷的風險,關於這點,HIIT 重視的是短時間內的運動強度,不是「運動量」,而是「運動密度」。
換句話說,進行 HIIT 時,「總體運動量」並不重要。不如說 HIIT 的目的,是在控制整體運動量的同時獲取高效果,所以請把進行大量的高強度運動與 HIIT 視為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當然,對自己的體力有自信的人,或是因為這本書而開始做 HIIT,並實際感受到體力提升的人,在這之中或許有些人會因為想「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斷增加一次連續運動的時間或合計的組數。依據體力改變組合菜單無妨,但請注意不要忘了,HIIT「比起運動量,更重視運動密度」的基本立場。要是做得太過頭,一不小心就會過度訓練(overtraining),也可能因此受傷。再說,HIIT 本來就不是施做時間愈長效果就愈好的類型,如此也失去了 HIIT 難能可貴的時間效率優勢。
文章來源:《 運動1分鐘=45分鐘,HIIT訓練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