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馬是四十二.一九五公里,選手都要朝著遙遠的終點邁進。但他們會依照教練的指示或自身經驗,先規劃出一個跑法。例如:要在幾分幾秒內,跑到某一個定點,或是在折返處保留多少體力等等。
換句話說,選手腦中有許多短期目標。當一個選手眼前有其他跑者,就會產生超越對方的衝勁。反之,前方沒有其他跑者,選手跑起來就會覺得很累。以前方的對手為短期目標,選手跑起來特別有勁。
其實努力工作的上班族、苦讀的學生、減肥的胖子、對抗病魔的患者,都能用這樣的觀念逐步達成目標。追求遙遠的願景時,需要先設立「當下的目標」。而且我們得確定,做好當下的目標最終就能達成願景,這種確信對每個人都是必要的。
只設立長期目標,「期待」自然不會高到哪裡去。例如:一下子就要求小孩考一百分,一下子就要求胖子變成模特兒體型,這都不切實際。曾經有出版社找我寫書,完全交給我自由發揮。可是我只獲得一個長期目標,中途就快寫不下去了。我得瞭解具體的短期目標,好比多久要完成多少篇幅等等,這樣才能保持我個人的「期待」。
長期目標要搭配短期目標提出來,才不會增加對方的壓力。給了一個長期目標後,還要設定相關的短期目標,當事人才有辦法維持幹勁。這就好比想償還龐大的欠款時,如果沒有一個實際的分期償還金額,債務人肯定會放棄還款出國深造。
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
心理學是把「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分開思考的。這兩者必須兼顧,人心才會產生「期待」。所謂的長期目標,就是前面提到的遠大志向。好比以偉人為目標、打造全球化企業、考上名門學校、大幅增進業績等等,就像在遠方豎立一道旗幟,差不多跟要求老鼠按八次按鈕一樣困難。短期目標則是指當下該如何行動,最終才能達成遠大的目標。例如,當天應該先做什麼,一個禮拜要完成多少進度等等。
如何防止三分鐘熱度?
前面已經提過短期目標的重要性,培育人才要遵守下列兩大重點:「自己設定目標」以及「讓多數人共有目標」。
自己設定目標
大目標由他人提出沒關係,但短期目標要自己決定。所有目標都由他人決定,當事者只會有種事不關己的感覺,很難產生責任感。所以一旦遇到挫折或麻煩,當事人就會怪罪對方目標定得不好,替自己的怠惰找到心理上的藉口。例如:新聞經常報導工程偷工減料之類的議題,這多半是企業或公家機關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致使基層產生事不關己的態度,隨便應付交差了事。目標由自己設定,才會意識到那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別人的問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孩子身上。
心理學家班度拉(Albert Bandura)也證實,在小學的算數課堂上,自己設定短期目標的孩子進步顯著,被大人賦予目標的孩子則毫無長進。
因為是自己設定的計劃,孩子才願意努力。被別人賦予目標的孩子,跟完全沒有目標的孩子一樣缺乏幹勁,這樣的現象令人玩味。
讓多數人共有目標
設立短期目標的第二大要點,就是讓多一點的人共有目標。孤獨的人很難完成目標,哪怕我們把目標定得再有效率都一樣。
很多酒精成癮、藥物成癮的患者跑來找我心理諮詢時,我發現他們不只無法達成戒酒、戒藥的長期目標,就連「只戒一天」的短期目標都很難辦到。於是,我請他們設定更詳細的短期目標,例如:早上不喝酒、中午不喝酒、傍晚不喝酒、睡前不喝酒等等。然後,我會關心他們的目標達成度,陪他們一起開心或難過,檢討酗酒或嗑藥背後所隱藏的壓力來源。當我發現自己誤判患者的病情,還會提供建議幫他們改變短期目標。我跟患者共同朝著戒酒、戒藥的目標邁進。但憑良心講,光靠治療師和患者兩個人努力的效果很有限。
因此,我會請患者參加戒酒會或戒藥團體。雖然他們一開始都不好意思參加,但身在其中跟許多人共有短期目標、互相勉勵後,效果比單獨找我諮詢還要好。
當我們知道,努力的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短期目標,這就好比一個人原本以為自己在大海裡孤獨游泳,結果發現身旁還有其他人共泳。這種感動是激勵人心的動力,孤獨的時候可沒有這種效果。
小孩定下讀書計劃後,最好全家人一起參與。每一個階段的短期目標定好後,你要告訴孩子你會陪他一起努力,他的目標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全家人共同追求的目標。一開始不習慣的時候,說這些話可能有些彆扭,但這麼做之後,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幹勁和成就感。在企業就職的大人也一樣,孤獨只會侵蝕一個人追求目標的幹勁。
文章來源:想衝,為何沒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