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部體育署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合作推出《愛運動‧動無礙》專案,積極推動一系列身心障礙運動平權倡議計畫,並於台灣推動《愛運動‧動無礙》巡迴運動指導團競爭型計畫,鼓勵各縣市投入運動平權推廣工作,鼓舞了許多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也讓國人感受運動邁向平權化的氛圍。
這次,我們邀請了來自南臺灣三大重鎮:台南、高雄與屏東的三位重量級人士,請他們分享身心障礙運動在地推廣的發展近況與前景。
為台南點一盞燈 ── 台南成功大學黃鴻鈞教授
被譽為文化古都、美食天堂的台南,近年來推動身心障礙者體適能、適應體育上不遺餘力。以台南成功大學體育室的黃鴻鈞教授為發起者,陸續合作四個主要場館中心,開立多樣化不同的體適能課程,打造休閒運動的舒適環境,不啻是為台南點了盞亮燈。
然而,推動身心障礙運動的道路並非容易,黃教授表示:「對身心障礙者來說,進入場館運動的瓶頸是交通方式。場館距離不近,搭公車要看時刻表,有時候也搭不到車。」深入諮詢民營場館,許多私人健身機構對於身心障礙運動不甚了解,擔憂身障者運動可能會受傷,或引發其他人不好的觀感,以及身障者能運用的空間不足,使得推動身心障礙運動益發困難。
幸運的是,因黃教授鍥而不捨居中協調,由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健美洋行、力躍運動公司與成功大學的攜手努力下,分別在臺南市政府身心障礙體適能中心、台南一中體育館、台南市永華國民運動中心以及美善台江健身俱樂部,與愛自造學習協會、如新護理之家等單位合作,於多處據點開設豐富且多樣化的身心障礙運動課程。而每個單位也設立了臉書粉絲專頁,運用網路資源及口耳相傳等方式,讓更多身心障礙者知道身心障礙運動的相關訊息。
「台南推動身心障礙運動有很好的教練團隊與環境」教授表示,教練團隊中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每一位體適能教練都接受了教育訓練課程,都是專業級的運動教練。為了讓身心障礙者與必要陪伴者都能參與,體適能課程也採共融形式做安排。不只是讓身心障礙者受益,也能讓更多一般人理解並認識身心障礙者對運動、活動的熱愛與需求,促進整體社會對身心障礙者更為接納的氛圍。
教授也特別感謝台南市政府體育處給團隊很大的發揮空間,不僅協助課程廣告推播,讓更多市民可以得知課程訊息,更大方出借永華運動中心及台南市身障體適能中心等場館。有體育處的幫忙和協助,計畫團隊才得以順利執行。
沿高雄捷運發展身心障礙運動 ── 高師大潘倩玉教授
在適應體育學界擁有深厚資歷的潘倩玉教授,不只是學養豐富,也積極投入實務指導與教學,並培育多位學子成為運動指導員,為身心障礙運動立下十年樹人的長遠計畫。
「教育部體育署、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都全力投入資源支持身心障礙運動,包含提供苓雅運動中心、無障礙體適能教室、鳳山運動中心等完善運動環境,以及辦理身心障礙者運動指導員培訓。」潘教授表示:「除此之外,我們會以不同的方式,在高雄捷運各站、鄰近公園的空地開辦身心障礙運動活動。鄰近捷運的好處,一來大家不用為趕到某一處而有交通問題,二來運動時也有人從旁圍觀,從而讓更多一般民眾也認識身心障礙運動在做什麼。」讓更多人認識身心障礙運動,勢必也會讓他們接納並用正面的眼光看待。
目前高雄地區的身心障礙運動計畫,有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高雄師範大學及運動i高雄等單位及臉書粉絲頁協助宣傳,此外,潘教授也開設了 YT 頻道『潘博士的運動教室』,內容包含了可居家實行的座椅有氧、體適能運動外,頻道中也專訪許多高雄當地的身心障礙運動員,如 2022 達福林匹克運動會(簡稱聽障奧運)中華隊選手沈彥汝、高雄市聽覺障礙女子籃球隊等。不只是於捷運各站開設體適能課程,也運用社群媒體傳播、呼籲身心障礙者一同熱情參與,推廣身心障礙運動線上線下一次打包。
然而,潘教授指出,推動身心障礙運動的瓶頸是社會上普遍短缺運動指導員,因為身心障礙者運動通常需要較多的協助者,也因如此,身為教育者的她積極拉拔年輕學子,希望讓更多有興趣、相關背景的人投入指導員的行列之中。
多年來推廣身心障礙運動,與身心障礙者互動建立良好情誼的潘倩玉教授表示,推動身心障礙運動是鼓勵讓他們養成自立自主的概念。自古以來父母幾乎都要孩子少運動、多讀書,但運動已是現在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環,且身心障礙者也是社會大眾的一份子!因此我們要鼓勵身心障礙者多投入運動,從運動中養成健康、自信且具社交性的身心狀態。
讓屏東感受運動之樂 ── 屏東大學黃任閔教授
投身運動教育與推廣休閒運動多年的屏東大學黃任閔教授,在去年參與臺灣師範大學特教中心姜義村教授籌辦的共識營後,有感於身心障礙者缺乏運動教育、享受運動樂趣的環境,遂決定結合產官學資源,在當地大力推動巡迴運動指導團、《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
近年來,屏東縣政府大力支持身心障礙運動,且結合教育部體育署推廣的運動i台灣計畫,提供優質的環境,於屏東縣立體育館的韻律舞蹈室執行身障運動指導活動,並整合屏東縣的計畫,將衛福部體健署銀髮族健身計畫的設施器材置於韻律舞蹈室,使得身障學員能使用,達成資源整合之成效。另外,縣府也請社會處身障課協助幫忙宣傳,促使身障人士能有效獲得資訊,報名參加運動指導課程。
「小兒麻痺(肢障)的朋友,嘗試手搖車之後,對運動有不同的看法,也感受到流汗、心跳加速的樂趣。」黃教授表示:「因此,他們也會有意願嘗試不同運動器材,甚至是購買一組手搖車在家裡練習。」
儘管在資源上行有餘力,但黃任閔教授表示:「除了固定人數的協會與中心之外,屏東一帶的身障人士較為保守,所以主動參與的人也相對較少。」為此,教授增設社群媒體粉絲頁擴展可見度,也請屏東縣政府社會處以及體育發展中心協助宣傳曝光,以此鼓勵屏東當地的身心障礙人士一起出來運動,累積健康的資本並感受運動的樂趣。另外,縣政府為了讓參與「愛運動‧動無礙」計畫的第一期學員能持續運動,特此編列經費,聘請指導員於原場地另外開班至今年年底,使得身障朋友得以延續健身課程,大力支持著身心障礙者的運動權益。
另外亟需突破的是指導員的量能,黃教授表示,目前推動《愛運動‧動無礙》與巡迴運動指導團僅有三人,包含他自己以及另兩名中級指導員。三名指導員需要協助各協會與中心,於時間負荷上可以說相當辛苦。儘管許多協會、中心內聘用專業職能治療師,但整體來說仍需更普及指導員數量,以幫助身障者維持長久、具同儕特性的運動樂趣。希望在未來能夠培養更多指導員,推動身心障礙運動,達到真正的運動平權。
一如韓國電影《馬拉松小子》,鼓勵自閉症的兒子嘗試跑馬拉松,尋找一份樂趣與成就感。這也是《愛運動‧動無礙》、教育部體育署、各縣市政府持續挹注資源推廣身心障礙運動的起心動念。提供給身心障礙者一個合理且合宜、安全的環境與運動,讓整體社會感受到安詳和樂的運動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