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7 日星期二,雅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宣布,從今爾後,輪椅組優勝將獲得與該馬拉松賽優勝者同樣的獎金。其中,包含東京、倫敦、波士頓、芝加哥與柏林、紐約馬的組織單位也異口同聲表示,發放獎金將擴大到兩類別的前五名男性和女性。
台灣 2022 年的高雄富邦馬拉松,也新增半程馬拉松輪椅組競賽,是目前台灣最大規模賽事之中,唯一增設輪椅組的馬拉松競賽,為台灣身障運動再創新猷!
本次高雄富邦馬拉松增設半馬輪椅組,來自於主辦單位高雄市運動發展局的主動發起。台灣過往因為賽制、賽道還不夠友善,讓許多輪椅運動員鮮少機會能參與馬拉松賽事,因此高雄運發局特別舉辦輪椅測試賽,希望汲取更多跑者回饋,作為賽事規劃依據。無獨有偶,2022 年臺北馬拉松也增設了半程馬拉松輪椅組,南北兩地不約而同為輪椅運動員發起運動平權!
輪椅組運動員獲得同工同酬的獎金,意味著身障運動員的權益向前邁出一步,但獎金重新審批也代表職業選手的獎金整體將會大幅減少。
2007 年雅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開跑以來,每場賽事的男子和女子冠軍每人可獲得 50 萬美元獎金,意欲鼓勵運動員一再突破自我獲取榮耀。歷經多年之後,這一項重點已移轉到馬拉松賽事的其他參賽者;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中的六大賽事皆有針對身障者設定的組別,波士頓馬拉松更是從 1975 年便納入輪椅組別,2020 年正式增設視障組、肢體障礙組,迎接各種不同型態的身障跑者,運動愛好者。
「我們仍然致力為菁英運動員提供豐碩的收穫,但我們更加關注日常跑者,以及如何激勵人們挑戰馬拉松並將跑步視為終身習慣。」雅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執行長唐娜‧斯通 Dawna Stone 表示。
在 2017 年,優勝者的單人獎金降低,但獎金結構擴大,拓展到前三名,並增加輪椅組選手的獎金,還另外包括一項慈善捐贈計劃(28 萬美元)。在過去幾年裡,男女獲勝者各獲得了 25 萬美元的獎金,而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獲得了 5 萬美元和 2 萬 5 千美元的獎金;輪椅組部分,男子和女子優勝獲頒 5 萬美元。第二名獲得 2 萬 5 千美元,第三名獲得 1 萬美元。
2022 年,遵循推動人們挑戰馬拉松的策略, WMM 組織於 6 月任命唐娜‧斯通 Dawna Stone 為執行長。這位 Running USA 前 CEO 還創辦了 Women’s Running 雜誌和女子半程馬拉松系列賽。 9 月,獎金進一步削減,但獎金結構再做調整。現在,菁英跑者和輪椅組選手每個類別的獎金總額為10萬美元。未來,運動員的優勝獎金為 5 萬美元,第二名的獎金為 2 萬 5 千美元,第三名的獎金為 1 萬 2 千 5 百美元,第四名的獎金為 7 千 5 百美元,第五名的獎金為 5 千美元。
為什麼獎金部分有所調整?唐娜執行長表示,自 2007 年系列賽開始以來,世界上最好的馬拉松運動員,其格局和收入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而這些菁英選手參加六大馬是因為比賽標準、出場費、賽事獎金以及群眾曝光度。「作為賽事單位,我們認為在 Abbott WMM 系列中,修正發放獎金,為菁英輪椅組運動員創造平等是正確的決定。」、「我們相信這項運動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是誰在今年的積分榜上名列前矛,以及運動員跨平台分享他們的故事,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吸引公眾的注意力。」
在同一份公告中, WMM 組織表示『分配資金並與合作夥伴制定新計畫』,進一步支持輪椅組比賽。唐娜執行者表示,這些設定是五年計畫的一部分,旨在『鼓勵世界各地的所有馬拉松運動員』。因此, WMM 最近與世界田總一同合作,共同資助一些活動與影片製作等,提攜賽事單位在疫情平緩回穩之後,重新再起推廣跑步運動。而同時,也在緊鑼密鼓地溝通下一場(第七場)馬拉松賽的地點。目前已宣布三場馬拉松——開普敦馬拉松、雪梨馬拉松和成都馬拉松——為潛在候選場次。
此次 WMM 調整輪椅組運動員同工同酬的策略,是在其他運動賽事近年來支持身障運動不遺餘力下而做出的改變。 2021 年,美國奧運委員會將帕奧會運動員的獎金調整與一般奧運選手齊平。 7 月,倫敦馬拉松主辦宣布 2022 年的比賽將頒發史上最高額獎金給輪椅組競賽選手,獎金總額為 19 萬 9 千 5 百美元創下了紀錄。
目前台灣高雄富邦馬拉松,雖然增設了半馬輪椅組競賽,但獎金部分仍是同工不同酬:半程馬拉松組第一名 3 萬元、第二名 1 萬 5 千元,第三名 1 萬元,而視障組及輪椅組敘獎則為:第一名頒發 3 千元並贈予獎盃,而第二名到第六名僅頒發獎盃乙座。不過,畢竟輪椅組是新設賽事,這樣的改變對台灣來說已是相當大的進步,期待未來會有更好的突破。
輪椅運動員塔季亞娜‧麥法登 Tatyana McFadden ,她為輪椅組選手的曝光度起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33歲的塔季亞娜,一共贏得了 17 枚帕奧會獎牌,並獲得了 23 次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優勝,也是 2016 年 WMM 有史以來第一位輪椅優勝者。
塔季亞娜表示,當她 2009 年參加大滿貫賽時,當時還沒有為輪椅組運動員提供獎金。儘管她投入訓練並精進自我,卻沒有菁英運動員的嘉勉。現在,她很高興能見證這次的轉變。「這些改變意味著我們擁有菁英運動員的地位,很重要,」塔季亞娜表示:「今天的運動員,將會更踴躍地參加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並獲得平等的價值。」
無論是六大馬拉松賽事或是台灣,推動『運動平權』勢在必行。過往至今的賽事裡,不少視障跑者的身影。而這次臺北馬拉松、高雄馬拉松首次設置輪椅組競賽,為台灣運動史寫下新頁。也期許未來更多大小馬拉松賽事,不只考量路面平整性與可跑性,也期許更多賽事投入資源讓更多身障輪椅組選手參與加入,遠程目標則是,希望台灣四大馬:臺北馬拉松、高雄富邦馬拉松、米倉田中馬拉松及萬金石馬拉松,能更重視身障朋友的權益,並給予同工同酬的獎金、幫助身障運動有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