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尋競技選手的心靈 林于馨萬金石馬拉松跑出佳績

0
308

八年前(2017),仍為銅標認證賽事的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邀來了多國菁英參賽,除東非強國外,亦有來自蒙古、義大利等歐美各地的選手,可說是盛況空前的競賽。當年度的國內女子優勝選手是背號 63 號的林于馨,她同時也是 2016 年的國內女子優勝者,這回是二連霸,成績是 3 小時 03 分 28 秒。

照片來源:林于馨/Jack Chin
照片來源:林于馨/Jack Chin

抵達終點後的于馨邊走邊哭,緩步地進入選手休息區,卻再也沒有回頭。連著 2018 年、 2019 年以及 2020 年因疫情停辦,都未再看見她的身影。淡出競技賽道的她,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直到 2021 年再次出現在萬金石賽道上,以差強人意的 3 小時 32 分 46 秒跨入終點……接著,讓我們把時間快轉。

在 2025 年已為金標賽事的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于馨以 3 小時 00 分 46 秒國內第三的成績跨過終點,相較過去在終點落淚的身影,神情盡是滿足的喜悅,不只創下個人最佳成績也重返榮耀。在獎典區受寒而嘴唇發紫的她,難掩喜悅而汩汩落下熱燙的淚水。

不得不放棄的馬拉松

從國中時就投入田徑訓練的于馨,自認為不是能讀書的人,靠著跑步的本事一路就讀基隆高中到臺北市立大學,不諱言跑步是她翻轉人生的道路。在跑步風氣還未全面興盛的時代,她老早就在路跑、馬拉松賽事摘下無數次佳績,然而,這些榮耀並沒有換得她安穩、踏實的生活。

「我想過是不是可以只當選手拚兩年,看自己能跑到哪裡。」于馨說道:「但我必須要過生活,要有一份收入才能穩定。」家境不算好過的她,跑步並不是獲得家人、同儕認同的選項。在 2017 年之後,她果斷放棄競技選手身分,在環保局安穩地工作。

照片來源:林于馨
照片來源:林于馨

「沒有穩定的收入,生活也很辛苦,加上訓練也會占用很多時間,也對我是很大的壓力。」她放棄了跑步這條道路,縱然引起許多人的惋惜,但似乎只能漠然地面對。即便是兩屆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的國內女子優勝,現實依舊沒有給她資源與能量。那些年,跑班組織還沒興起,只會跑步的于馨選擇踏入職場就業。

即便是遭逢亂流,時間總會讓一切恢復秩序。安穩從事環保局工作的于馨,褪下選手的身分,卻沒有退去對跑步運動的重視。在就業之後遇到了『大跟班』,喜歡運動的兩人時不時會聊起運動的話題。

「于馨說她以前是選手,參賽會跟黑人跑在一塊之類的。」大跟班說道,不要只是話當年勇,要不要乾脆回去訓練?「我認識于馨的時候就已經在工作了,我還沒看過她全盛時期,跑馬拉松的樣子。」

大跟班 照片來源:林于馨
大跟班 照片來源:林于馨

原本已經停機兩年的于馨,在大跟班的鼓勵下慢慢動了起來。兩人也說好,馬拉松訓練是條漫長且耗時的長路,彼此要協調通融才好。沒想到,在于馨後來追逐目標的旅程上,大跟班一直是最支持她、也會督促她的人。

漫長且辛苦的訓練旅程

儘管時不時仍會投入路跑賽事,或是參與一些接力賽等等,但于馨沒有太花心思在馬拉松訓練上。復出之後的 2021 年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她跑了 3 小時 32 分 46 秒成績,女子總排第 16 名,隔年也是 3 小時 32 分 30 秒。

「回來練的時候我就按照經驗亂練,但我自己練最多只能練到 3 小時 30 分的成績。」她說道,是在加入了 SUB3 團由團長蘇韋毓安排課表之後,才慢慢地把成績向上提升。不同的是,她褪去選手身分的光環,卻沒有失去競技選手的認知。如果課表是跑 10 趟到 12 趟,她會選擇跑 12 趟。如果秒數是 90 秒到 94 秒,她會選擇跑 90 秒。向高標靠近,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開心且隨和,然而,投入訓練卻要相當認真且嚴謹。

隨身在側的大跟班,看見于馨專注於訓練的身影充滿光芒,也才理解原來馬拉松訓練過程竟是如此刻苦。「她投入訓練之後,最大的差別就是變得很會睡,睡眠時間變得很長。」她說,「以前還會去逛街、去哪裡走走,為了跑馬拉松,我們生活只剩下了工作、休息與訓練。」

照片來源:林于馨
照片來源:林于馨

在 2023 年,林于馨在萬金石馬拉松跑了 3 小時 09 分 11 秒的成績。相隔六年之後,再次看到了讓她滿意的成績,也讓她重新找回八年前專注訓練、養成自信的自己。隨著規律訓練與時間的加乘作用,一場接連一場都有不錯的表現。為了備戰 2024 年臺北馬拉松,甚至移回選手時期一日兩練的模式,週跑量超過一百公里。

照片來源:林于馨/Jack Chin
照片來源:林于馨/Jack Chin

「我的工作相對比較穩定,早上跑完之後趕著去上班。下班比較早就會自己一個人去跑。」于馨說道:「我知道如果要把成績再往前推,至少跑量要先堆起來。」這份努力終有成果,在 2024 年臺北馬拉松,她跑出 3 小時 01 分 53 秒成績,不只恢復到全盛時期的選手成績,甚至刷新個人最佳。

無畏強風的台2線道路

「萬金石馬拉松的路線對我很有紀念意義。 102 年全國運動會就是跑這裡,我在終點當工作人員,雅芬學姊在那一年拿下馬拉松金牌。」于馨說道,在馬拉松這條道路上,雅芬一直是她的標竿與偶像。她說:「我當年會去讀北市大,就是期待能跟雅芬一起練。」她就讀北市大時期,與現今 Evans Running Club 的教練、擁有個人最佳 2 小時 32 分 22 秒的陳聖崴有著革命情感,兩人情誼堪稱生死之交。聖崴在 2016 年、2017 年萬金石馬拉松也是國內總排前二三名的選手,兩人也同樣都來自基隆。

照片來源:Mizuno Running Taiwan
照片來源:Mizuno Running Taiwan

從學生時期就贊助支持于馨的 MIZUNO 品牌,贊助支持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想當然耳,被列入 TEAM MIZUNO 鬼速的她,成績自然也相當受到矚目。在開賽之初,于馨原本的想法是,盡可能挑戰自己的賽道紀錄就好 (3 小時 03 分 28 秒, 2017)。

比賽正式開跑之後,迎面而來的強大逆風瞬間打消她的念頭,瘦小身軀的她,只能跟著新北市愛跑者的教練與夥伴前進。「我在 21 公里的時候,時間大概是 89 分左右。」她笑說:「回程之後我就不敢去看錶確認配速,可能是順風的關係,所以跑起來沒有很辛苦。之前在 30 公里之後會撞牆、很不舒服,這一次都沒有狀況。」

照片來源:Mizuno
照片來源:Mizuno

在跨入 40 公里處時看見時間為 2 小時 51 分,于馨瞬間意識到自己能破最佳,想著大跟班在終點等候著,於是就從身體內萌發了動力。在前半馬跑了 89 分 55 秒,後半馬則是 90 分 51 秒,以 3 小時 00 分 46 秒第三名進入終點,不僅刷新她的賽道紀錄,也更新了個人最佳成績。

在終點前,她彎起勝利的手勢,彷彿千言萬語都難以訴說這些日子的浮浮沉沉。

在 2017 年萬金石之後褪下了競技選手的身分,不再擁抱光環與投入訓練的林于馨,縱然有自我質疑的時候,也有滿腹說不出無奈的心情,但仍然一步步地用雙腳證明了自己的努力與付出;當掌聲與笑聲都停止,當她終於能緩一口氣時,心底還是萬千的感謝: SUB3 團、新北市愛跑者,以及持續支持她的 MIZUNO 、FOOTLAND ,果利生技、百仕可等等,還有由她擔任教練的芳‧跑班。

特別要感謝一路支持的大跟班,如果沒有她,于馨壓根沒想過會有再度崛起的時刻。在她的鼓勵之下,于馨重新找回了身為競技選手的熱情與期許,也在馬拉松這條道路上,結識更多善緣與契機。曾經,跑步讓她失望且落寞,而今,跑步重新回到她的身邊,成就一輩子的熱。

【延伸閱讀】

施比受更有福 林于馨築夢不忘傳承後繼學子

不畏冷風萬金石馬拉松 周庭印李佳玫重現男女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