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牆故事──睡在懸崖上的感覺

0
3214

yosemite

在Washington Column的Dinner Ledge可以看到Half Dome。

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E. Anderson

2012年6月我首次嘗試優勝美地的大牆路線,當時雖然雄心萬丈地渴望攀爬酋長岩,但還是認份地先爬初學者等級的路線:Washington Column上的The South Face路線。沒想到在第四段上就嚐到驚魂的滋味。

16

筆者享受先鋒的樂趣。

第四段繩段必須越過個天花板,先鋒的Dave在過程中後清了許多裝備,如此避免跟攀者沿繩上升時候,繩子在轉折處反覆摩擦而割斷繩子的可能,也讓跟攀者沿繩上升的過程更加容易、順暢。優勝美地谷地因為地形的緣故,下午經常起風,暴露在岩壁上的攀登者,因為沒有可供擋風的天然地形,只有硬挺。偏偏當時我掛在懸空的繩子上,一陣陣的強風讓我成為瘋狂轉動的陀螺。我驚聲尖叫,腦海中閃過無數攀登意外的場景,眼淚也飆出來了。

2

細小的裂隙很難自由攀登,筆者人工攀登該繩距。

聽天由命地不知道過了許久,繩梯、繩索都你濃我濃地變成了麻花之後,我才終於慢了下來,趕快趁隙往上推了一些進度,但是每一推都造成旋轉的力矩,讓我如驚弓之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好不容易到了天花板,但是要徹底翻過它有相當高的難度。這個天花板地形不是水平的,而是往右上方斜上去的。一來我的重量和岩壁的角度讓繩索緊貼在岩壁上,繩上的上升器很難度過天花板和之後垂直岩壁的交接線;二來,努力清除在岩隙中的裝備之後,我還得小心不要往右晃出去,要不然又得再翻一次天花板。

1

一路人工攀登上去,希望儘快到達固定點。

已經頭昏眼花的我,在清除這一段只有一個人身長的路段,花了幾乎有一世紀那麼久。風還是緊緊地颳著,我背上背著裝著額外衣物的小背包,歉疚著對Dave哭喊著:「你冷不冷,你很冷吧?對不起。」終於到了固定點之後,果然他已經不知道簌簌發抖多久了。他說剛才的場景也讓他目瞪口呆,最讓他焦急、不知所措的則是他不確定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我。

11

筆者和Dave在Dinner Ledge棲息。

他問我說:「你打算怎麼辦?」「什麼怎麼辦?」原本計畫是我先鋒下一個繩段,然後才回平台休息的,只是我沒有勇氣也沒有精力繼續下去了。他問我,「要乾脆徹底撤退,還是固定這一段就好了?」我十二萬個不想撤退,但是餘悸猶存的我問說:「如果我們只固定這一段,剛才的經歷不會重演吧?」「似乎風大是下午的事,早上應該沒有問題。」我「嗯」地一聲,默默地垂降回平台。剛認識的英國朋友輕輕地說:「妳安全回來了!」雖然知道也感受到他純粹溫馨的關懷,臉上還是微微一紅。

上方已經沒有攀登者,我們和英國朋友都摘下了頭盔。這平台的確像guidebook所說,可以睡到6個人,但是要分散地睡才有辦法。而睡在岩壁中段的天然平台上,除非運氣真的很好,少有極平坦沒有天然限制的。兩個英國朋友先到當然佔去較佳的地段。我和Dave在一個勉強可以同臥的地方,鋪設好床舖。我睡在靠外頭那端,有個石頭擋住往懸崖的去路,也限制了我手臂伸展的可能。

9

 Washington Column上的天然平台Dinner Ledge可以睡到6人。

坐著時還不覺得,平躺著時總覺得嗅到陣陣的尿騷味。現在已經是六月初了,攀登季也開始約莫兩個月了,加州又是陽光普照的少雨,像這樣交通頻繁的路線,在棲息處有些許的異味是很正常的。難怪有人說最佳攀登時節是初春冬雪開消融的時候,把岩壁上前一攀登季的穢物徹底掃除。

和Dave吃完準備好的飯盒,下方優勝美地谷地中的房舍裡,燈火一盞一盞地亮起來。斜對面則是優勝美地酋長岩之外的另一個地標「半穹岩」(Half Dome),漆黑中有四盞頭燈慢慢地上下移動著,我默默祈禱他們的平安。風已歇,變成用不著睡袋的悶熱,在這裡我們不用擔心黑熊侵擾我們的食物,卻連連需要趕走兩隻擁有毛茸茸大尾的貓科動物。這裡很靜,和之前幾天住宿的營地Camp 4的嘈雜不可同日而語,在星辰的閃耀下,我安心地朦朧睡去。

car broken into by bear yosemite national park

車子裡頭若有殘存的食物,熊可是不會客氣的。

yosemite

 

 在優勝美地露營要注意熊的問題。食物一定要妥善儲存。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476451_409756115718858_64235069_o_副本

SHARE
Previous article挑起你的征服渴望 CONQUER障礙運動挑戰賽1/24-25移師臺中
Next article登山安全探索
【小PO女生攀岩流浪誌】 792413_568399473187854_307044375_o_副本_副本 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過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The Nose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4年10月:經由Salathe Wall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個人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 《傳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