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之光喝水是不夠的

0
2071

上一篇《炎炎夏日之環境溫度知多少》當中我們提到,戶外活動環境的溫度會對人體有嚴重的影響。而其中我們也提到應該要適時的補充水分才能夠確保健康與安全。然而,到底要怎麼喝水?喝多少水?才是合適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瞭解一下吧!

在喝水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人體的散熱方式。在自然界熱的傳遞有三種方式:傳導、輻射、對流;而人體的散熱方式還會加上蒸散。透過接觸而傳遞熱能謂之傳導;不須接觸媒介(或稱介質)來傳遞熱能稱為輻射;因為風、水在周圍的對流現象加速人體熱的轉移稱為對流;而因為流汗、口鼻呼出的水分帶走熱量稱為蒸散。其中輻射約佔人體散熱的60%、蒸散約佔20%。也因此在高溫環境之下的水份也會散失的更多。儘管人體的水分佔約70%的體重,但我們的身體精密,僅僅缺少1%的水分也會讓身體不適,而到7%的水分散失就會造成身體的活動停止。這一再都表示水分的補充是相當重要的。

到底一天要喝多少的水分才足夠呢?或許大家耳熟能詳的是2000c.c.或8杯水的水量。然而,這樣的水分補給僅僅只適用於室內的低活動量,在戶外的高排汗量的狀況下,這樣是完全不足夠的。但是如果我們一下子給予太多的水分補給,也會造成身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進而發生所謂「水中毒」的現象。也因此,套句廣告台詞說的「解身體的渴,光喝水是不夠的」。筆者曾經有一次水中毒的經驗可以給各位提做參考,那是在美國NOLS訓練的時候。那天我們從冰河區下山,回到森林、河流的地形。氣溫明顯地比在冰河區高上許多,天氣悶熱、走了超過6個小時的山路。全身大量的流汗,為了防止自己中暑又喝下了許多的水。結果,到晚上的時候,我變得異常虛弱、步態不穩、食慾減退、勉強搭好帳棚之後,就去到旁邊大量的嘔吐。所吐出來的都只有水而已,這就是典型的水中毒現象。從此之後,如果天氣悶熱且會大量流汗的戶外活動,不是會準備稀釋過的運動飲料、就是會自己組合口服的電解質溶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在短時間的戶外活動、車子可以到達的戶外活動,或許我們可以買市售的運動飲料稀釋後當作一般的水分來補充,但如果是長天數的健行或是車子不方便到達的地方,也可以準備運動飲料的粉末來沖泡。但,如果不知道要去哪裡買這些粉末,其實你我家中的廚房就有可以製作的材料喔!我們只需要簡單的「鹽巴」、「砂糖」、「水」這三種元素就可以了。記住這個口訣「一言八堂」就能夠簡單地把配方記住,一公升的口服電解質液(ORS)需要一公升的水+一茶匙的鹽巴+8茶匙的糖。充分攪拌溶解之後就大功告成了。不僅僅是運動時可使用、如果有大量的水瀉、或是水分流失太多的情況下,這都是很棒的補充溶液喔!

炎炎夏日之光喝水是不夠的-3

炎炎夏日之光喝水是不夠的-2

飲水是戶外活動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必須要適量的補充水分才能保持戶外活動的體力。

炎炎夏日之光喝水是不夠的-1

休息就是補充水分的最佳時間。無論炎熱或是寒冷。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2533696609

SHARE
Previous article如何提升鐵人賽游泳能力?!
Next article超越言語的感動-藍波先生的特戰式越野體驗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_副本_副本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豎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Facebook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