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參賽者跑的每一步都算數

0
1369

文: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技術委員 郭豐州

 

1896年第一次現代奧運就有馬拉松賽,可是每一屆距離都不同,大約都在40公里上下,奧運精神標語:「人類追求更高更遠、更強」,希望每次成績比上一次更進步,但是如果距離沒有固定下來,就沒有了記錄優劣比較的基礎。直到1924年巴黎奧運時才正式訂定現在的42.195公里為馬拉松賽距離。

 

至於為什麼會有個195公尺的尾數呢?

這是一則有趣的故事,話說1908年倫敦奧運的馬拉松項目的路線是從溫莎堡跑到西城田徑場裏皇家包廂前結束,距離剛好是42公里,開賽前半小時,皇后找來主辦人,要求為了方便皇家小孩觀賞賽事起跑,把起跑點從古堡門口拉進去花園,於是多了195公尺,總距離變成42.195公里。

跑步_馬拉松_09091

【圖】亞歷山大皇后的特殊要求,讓馬拉松距離多了195公尺的尾數。(作者提供)

 

如同田徑場上一分一毫都要精確,跳高躍起時差一公分,過竿時擦到腿就掉竿,百公尺競賽,實力接近,要用高速終點攝影,判斷孰勝孰敗,馬拉松賽的距離也需要丈量過,而且是受訓合格的量度員量的,成績才可以被承認。國際田徑總會有一套丈量的辦法與規定,丈量員都必須按照該辦法進行路線丈量才可以。丈量完後必須寫丈量報告,送到該大洲丈量負責人審查量度過程是否正確,審查合格就會發一張場地路線丈量證明,參賽者跑出的成績,創下的記錄才會被認可。

超馬跑者協會的比賽除越野比賽之外,路線都有請合格的丈量員量度,成績得以列入統計,這是身為超馬運動國家協會的責任。換言之,報名參賽者跑的每一步都有效,這也是我們對參賽者的承諾。

跑步_馬拉松_09092

【圖】工作時穿著特殊背心,常常來需要逆向騎車,「賽道量度員」馮宏德先生總是都客氣地跟人家解釋他在工作。(作者提供)

 

路線丈量證明只能五年內有效,路線都沒變,第六年就要重新量過。

這期間只要路線有變動,就一定要重新丈量過,重新申請丈量證明。宜蘭冬山河的超馬賽我們已經辦過3屆,當初是我跟宜蘭縣政府提說來一個馬拉松週末,週六超馬賽,週日馬拉松,如此現場佈置可以兩天共用,節省公帑,又環保,可是為了遷就馬拉松大量的起跑人數,起點拱門位置離終點舞台區有百公尺之遙,造成頒獎時沒有觀眾可以分享得獎者的榮耀,動線規劃不佳的問題。我們今年就想單獨設置一個超馬賽起點,離舞台較近,跑者進終點之後,就在附近活動,現場才熱鬧,起點一移動,5公里折返點、10公里折返點都跟著移動,於是需要請丈量員重新量度了,更何況今年增加了100英里的分組,160公里後,要多跑9344米,必須多丈量一個折返點。

 

丈量員還依丈量技術資歷等級分ABC三級,華人圈裡等級最高、最受歡迎的丈量員非香港的馮宏德先生莫屬。

他還是香港業餘田徑總會副主席,負責技術與競賽,儘管行程很緊,他還是撥出時間,利用自己的假期,亞洲到處奔波進行丈量,我和他共同流著田徑的血液,平日都有自己正職工作,都在上班之餘為田徑運動擔任志工,他都很幫忙地抽出時間丈量我們的路線。我對丈量工作略有認識,但是這個週末我又認識到了「敬業」這兩個字。

跑步_馬拉松_09093

【圖】丈量之前先在自行車前輪加裝一個計數器,臨時在當地借一部遊園用車,並不好騎。(作者提供)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