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水而跑・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 ─ 沒有水,就什麼都沒有了

0
2170
73597_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_1

Mina Guli七週內在七個不同的沙漠跑馬拉松──為全球水資源發聲

來自澳洲的Mina Guli來到嚴酷地帶,挑戰世界首次跑7座沙漠的挑戰。
Mina Guli成功在2016年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完成創舉,七週內,跑遍七大陸的沙漠馬拉松

路線如下:西班牙塔韋納斯沙漠(Tabernas)、約旦阿拉伯沙漠(Arabian)、南極沙漠、澳洲辛普森沙漠(Simpson)、南非理查德斯維德沙漠(Richtersveld)、智利阿塔卡瑪沙漠(Atacama),還有美國的莫哈韋沙漠(Mojave)。

短短7週內,跑過7沙漠、跑越7大陸

73597_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_2

怎麼會想做這種挑戰?

我想試著跑地球上最困難的環境,所以就訂了這項七沙漠挑戰自我。
不過重要的是要提倡缺水議題的注意力,所以我跑了40場馬拉松,以象徵到2030年前,地球水資源的供給需求,將會相差高達百分之四十。

相較過去跑過撒哈拉沙漠馬拉松,跟這次的差異呢?

從體能角度而言,完全不同。首先,這次跑的可不是一週,而是整整七週!每天結束時也不是待在帳棚裡休,而是講述故事、做筆記,還有研究怎麼宣傳水資源危機。另外就是這次挑戰涵蓋了不同大陸、不同時區,所以其實算是另一個層級了。

這趟挑戰同時為了全球水資源缺乏出發

73597_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_3

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第一個目的地在西班牙,到了那裡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挑戰有多困難,但南極洲絕對是最大的困難了。南極洲那場,是我第一次沒有跟團隊一起跑,當然也比所有跑過的差異很大──眼前一片白茫茫,難分天地。

澳洲的話則是很難適應炙熱的溫度,畢竟剛從南極回來,差別實在太大。還有就是時差的問題了,從澳洲到南非也是個嚴酷挑戰。

各地溫度差異多大?

南極洲差不多是零下20度,澳洲則達47度高溫。

橫跨的路線中,有哪些崎嶇的地形?

大多數人想像中的沙漠是一堆又一堆飛舞的細沙,但事實上完全不同。南極洲的沙漠是一望無際的鬆雪,某些地方甚至會深陷到膝蓋的位置。其他沙漠的話,大致就是些岩石路段,大概都是比我還要大的抱石。最後,當然也是有很多很多沙丘。

地形差別迥異

73597_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_4

跑在沙上是什麼感覺?

想像一下厚達幾公斤的重量,全施在腳踝上,而且一邊跑過深泥地,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就像是已經知道要往哪跑,但雙腿卻向著四處,在巨大張力下,試著穩住大腿力量。

事前如何訓練的?

跑步,不停地跑。還有重量訓練──醫療員Justin告訴我,唯有身強體壯能完成這些工作,只要受傷就會是最大致命。也因為這樣,教練Nathan幫我安排的訓練項目多元,不只專注在跑步,也要讓我的身體保持在極度強壯又有彈性。

重力訓練也是事前大工程

73597_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_5

面臨三項最大的危險?

脫水、水中毒、熱到精疲力竭。在南非的時候,有座大石山,我超怕掉下去的。

有沒有歇斯底里的時候?

南極洲基本上就只有我一人在跑,沒有同伴與支援團隊,真的是心靈上一大挑戰。還有在智利的第一天也是,超痛苦──熱到不行,而且才剛下長途飛機就上路。經歷這兩次就再也無拘無束了。

中間有想過自己做不到嗎?

很多次都這樣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偶爾會跌入懷疑自我的深淵。不過至少踏出了第一步,就算沒成功,也是一大嘗試。

這一路上大概都吃什麼?

本來以為會需要很多補充品,但這一路實在太長,必須吃點真正的食物──水果、蔬菜等等。我是素食者,所以吃了很多高營養價值的東西。

雙腿現在還好吧?

還可以。我有超厲害的醫療員Brock,他一直小心照護我的雙腿!在沙漠跑開始前的最後一場馬拉松,我的腳滿滿的都是水泡,腳指甲脫落,但這次完全沒有這些問題。

跑過各種崎嶇地形

73597_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_6

印象最深的部分呢?

總歸還是必須說說水資源與人類的事情。在澳洲認識的原住民告訴我「沒有水,就什麼都沒有了。」還有在南非時,看到人們為了水而疲於奔命,因為從前取水的河流,因為農作灌溉的關係,整整短了六公里。

沒有水,就什麼都沒有了。

73597_跑過40場沙漠馬拉松的超強女子_7

這場沙漠跑,最終希望的目標為何?

希望能實際將水資源危機問題宣揚給全世界。在以前,我知道澳洲因為宣導刷牙時關掉水龍頭、縮短洗澡時間等等,進而水資源有成長。但直到2012年,對於這項危機其實還是一無所知。氣候變遷是重大問題,但水資源絕對也是岌岌可危。沒有水,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我們即將面臨無水可用。

另一議題則是日常看不見的水。在日常生活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水,並非水龍頭或洗澡流失的,而是被拿來創造我們的用品、消耗品。這是驚人的統計數字。

 

圖文轉載使用授權:Red Bull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