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位年過半百的中年大叔,約 4年前,睡覺會打呼,體重 94 公斤上下,流的汗滿是酸味,身高只有 165公分,再加上鮪魚肚的身型,每每買不到合穿個褲子,都要買特特大號的,然後另外再加工放大,另外,健康檢查的數據滿江紅一遍,應該也不意外吧。 正因為醫生多次提醒要減重,所以開始了跑步的機緣。
2015年的4月,某電視新聞台轉播外電報導,MDS (Marathon Des Sables 的縮寫),於2015年剛好 30周年慶,世界主流媒體都前往採訪報導,當下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具挑戰的賽事,當下一陣熱血當頭,也不管自己的全馬紀錄還不超過10場,最遠的距離也不過是鎮西堡的 50出頭公里。 看到電視中這些跑者全身污穢,面露猙獰,但是臉上卻都帶著滿足自信的笑容,我心想,這樣有趣的賽事,我如何可以不參加,當下立刻開啟電腦,報名了2016年第 31屆的 MDS。
MDS 隸屬於Ultra-Trail World Tour 組織,該組織為歐洲系統,UTWT 聯盟每個月固定都在不同的國家舉行極限超馬,每年的4月,就是在北非 摩洛哥境內的 撒哈拉沙漠 舉行的 MDS。 賽事共 7天6夜,總長度 257公里,包含沙漠,沙丘,高山,碎石…等不同地形。
另外,每年1月份的 香港 100 (Vibram Hong Kong 100),還有每年 9月的 Ultra-Trail MT。 Fuji 日本富士山超馬。。。等等,這兩個台灣跑者比較知悉的賽事,也都是隸屬於 UTWT 組織。
MDS 曾被 CNN 還有 BBC 喻為”Toughest foot race on Earth”,地表最艱困的足類競賽。 其賽事強度有一定的水準,BBC 還曾為 MDS 製作過一支紀錄片,有興趣的跑友,可以上youtube 搜尋觀看。
MDS 的活動發起人,是法國籍的Patrick Bauer,他在 1984 年單獨一人橫越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當年旅程共 12天,350 公里。 兩年後,也就是 1986年,第一屆的 MDS 正式比賽,當時第一屆有23位跑者參加,
今年是 MDS 的 31屆,所以說,MDS 是現今所有沙漠多日越野跑中,最具歷史傳承,難度最高的比賽。 或許是因為 MDS 盛行於歐洲地區,位處亞洲的台灣相對而言比較陌生,台灣跑者比較孰悉的應該是 4 Deserts 組織,畢竟台灣在該組的賽事中,誕生了兩位世界冠軍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兩位台灣之光吧!!
也因為台灣較陌生,MDS 歷年一直都沒有台灣選手參加,這次我 (中年大叔)有幸,與另外一位張先生,成為第一次參與 MDS 賽事的台灣人。
大叔我是第一次參加多日越野超馬賽,為了這個夢想,也經歷被周遭跑友或親友投以懷疑,衝動天真,妄想嘲笑的規勸,但是,不是年紀輕的跑友有夢想,大叔級的跑友也是有夢想的,其實阿,人到更年期,往往會有些出人意表的舉動,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的心情,好嗎!!
只是大叔我年紀大了,體能差了,準備起來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如前述,我是15 年4月網上報名,因報名者眾,MDS 要求7日內要匯入第一筆費用,才確保參賽資格,所以說,訓練準備的工作長達一年。
其實報名 MDS 之後,心中確實猶豫不安,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真的過於莽撞,於是一次機會前往拜訪 林義傑冠軍,想尋求冠軍選手心靈上的開示與加持,我問 冠軍: 我這樣的中年大叔,也非台灣知名超馬選手,貿然參加MDS比賽,會不會是 “自尋死路”,或是”自不量力”??
義傑冠軍 倒是沒有正面回答我該去,或是不該去,他用一個充滿人生哲理的問句來回答我的疑惑,記得他說 : 我無法告訴你MDS該去或是不該去,但是我可以問你,若是你明年不去,在你人生偶後未來的任何一天若想起,你會不會為你沒去的決定感到後悔???
我真的非常感謝 義傑冠軍當時給我的心靈啟發,他親切熱心且無冠軍架子,平易近人的風格,讓我最是敬佩。
他一說完,當下,我就知道,我該去的。 當天會面的體重是 63公斤。。。。。。
MDS 的比賽規則節錄:
第一 : 負重最低要求,負重最少要達到 6.5公斤 以上,不得低於 6.5 公斤。 大會有一個必備清單,比賽前的行政檢查要清點秤重。
第二: 7日比賽期間,大會晚間不會提供熱水,所以選手要自行生火煮水。 如果你要想要有熱水的話。
第三 : 不可使用瓦斯爐,瓦斯罐之類的自動生火器具。
第四: 7天的糧食,完全自己補給,背在背包內。
第五 : 大會每天配給每位選手固定量的水,選手要自己背著水,自己調配水的使用方式,沒有選手可獲得額外的水。選手可以決定水的使用,拿來喝,拿來煮…拿來澆頭冷卻,隨你高興。用完就沒了。
所以,背包的重量 (大會規定的必備清單),食物,睡袋,緊急醫療物品。。。這些要 6.5 公斤以上,然後加上大會每天早上 出發前給的水,這樣重量很容易就達到 8~9 公斤左右。
所以我這一年的訓練,有穿戴負重背心,滿載10公斤,進行為期約6個月的跑步負重訓練,當然一開始跑起來非常的彆扭,也非常的不舒服,常常重心不穩,東倒西歪,但是人的身體是有彈性的,大約經過 1個月後,開始可以漸漸的適應,大約 2個月之後,就可以完全的適應背著 8公斤左右的重量跑步的節奏,手臂與腿揮動的方式,還有如何 讓腳落地輕盈,避免膝蓋的運動傷害。
裝備,食物準備:
這一年除了體能的訓練之外,花最多時間的 (但不見的作的準備都是對的),就是裝備及食物的準備,幸好網路上結識幾位前幾屆參加 MDS 的美國選手,提供不少有用的建議,但是也因此吃了大虧,但是這卻是一次重要的經驗學習,讓我下次的多日極限超馬,避免相同的錯誤。
出發了:
4月6號 ~ 7號: 長榮班機直飛巴黎 DCG 戴高樂機場。 由於選手包機飛往摩洛哥的機場是奧利 Orly機場,所以當天就從 DCG 機場接駁到 Orly 機場附近的旅館。
4月8號: 搭乘大會選手包機,Orly 機場 飛 Morocco Quarzazate 機場
抵達 Quar 機場通關後,搭乘巴士 350 Km 前往主基地營Main Bivouac。約8PM 抵達主基地營。
4月9號: 裝備&文件檢查:
每位選手必須填寫裝備&食物清單。
繳交醫師體檢證明,運動心電圖。
每日食物熱量檢查,要求攜帶食物每人每日不得低於2000 卡
背包上秤,最低重量 6。5 kg。
非比賽相關裝備物品,大會統一編號後,上軍用卡車統一集中保管。
領取選手號碼牌,領水紀錄卡,GPS,醫療紀錄卡。
4月10日: Race Stage 1,距離 34 Km,CP 站點: 2
這是第一天的賽事,距離 34公里,這個距離是大會測量的直線距離,但是由於沙漠地形多變,沒有固定路線,每位選手可以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路線,加上沙丘地形的上下,所以實際的距離絕對會高於大會的 34公里。
當天沙塵暴很大,據參加過多屆的選手表示,往年的第一日沙塵暴沒有今年的嚴重,哈,這算是好消息嗎? 應該是想讓我繳的費用值回票價吧。
由於經驗不足,加上本身錯誤判斷,這次帶去的 Saloman 鞋並沒有放大尺寸,這樣嚴重的錯誤導致我第一天的賽事中,因為白天高溫 54 度左右,加上長時間運動,讓腳脹大的非常嚴重,所以嚴重擠壓腳指甲,腳後跟等部位,嚴重起水泡 (位於指甲下方內部),指甲與皮膚連接處充血,紅腫,當天勉強撐完 34公里抵達 1st Bivouac。
當晚前往醫療帳進行傷口處置,避免感染,大會有約 40位醫療人員,整個醫療帳棚活像當兵演習時候的野戰醫療中心。 (裝備更齊全,我看到該有的都有了)
大會醫療人員嚴禁給與選手任何言語上的建議,也不會告訴你傷勢嚴重還是不嚴重? 可以繼續比賽嗎等訊息?? 即便你問了,他的標準回答是: 我們不可回答,一切決定由選手自行判斷。
一切風險自負,繼續?? 或是退賽?? 沒有人會給你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