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一起來推展大專鐵人三項運動

0
2268

 

01_DJT7864

作者:郭豐州

一早抵達梅花湖會場,發現工作人員都是鐵人三項協會老班底,以前我也是其中的一員,跟著大家經歷多場大大小小的賽事。能夠長期留住人才幫忙賽事,顯現該協會領導有方,會務順暢,這是運動協會要推展該協會所管轄的運動重要的基礎,鐵人三項協會已經有了這根基,我們只要一起提供也許可行的方法供協會參考,相信大家都有心推動的狀況下,此運動在台灣有亮麗的遠景。

鐵人三項運動在公元2000年即進入雪梨夏季奧運,成為亞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比賽時採「奧林匹克距離」(Olympic distance),有男女兩塊金牌,參賽資格頗高,不是各國報名就可以參賽,選手需要有系列賽積分才可以取得資格,參賽人數因而控制在五十人左右,是菁英性質的賽事。如果我們大專運動會鐵人三項也如此,那標準就太高了。還好,我們分一般組和公開組,後者即以前的甲組,身份都是曾經因運動績優而獲升學優待的學生,但是也是只有男女兩塊金牌。鐵人三項要練習三個項目,其中自行車每年每一輛每年要花費大約五千元維修,如果像我們學校沒有游泳池,還必須編預算去別的學校游泳池計次練習,一個玩鐵人三項的學生每年學校要培養非有一萬元以上的經費不行,在經費日漸緊縮的大環境下,久久才比賽一次(這次是第二次大專運動會中有鐵人三項賽,上一次是東華大學90年大專運動會),然後才兩塊牌子,投資效益實在太低了。

其實鐵人三項奧林匹克距離(游泳1500米,自行車40公里,路跑10公里)的選手顛峰期就在大三大四開始,因為選手到這年紀肌力、肌耐力、敏捷性、爆發力都達到生理的高峰期。可是我們的比賽這麼少,如何能培養大量的鐵人三項選手呢?舉辦鐵人三項的成本很高,水上安全措施和數量龐大的工作人員(今天大約60人,比參賽者還多),何況還要有符合適合的開放水域五個條件是:安全性高、水質良好、深度可以游泳、距離長度夠、下水上岸方便。並不是所有主辦大專運動會的學校附近都有適合的開放水域,有適合的水域也不一定有合適的自行車場地和路跑路線,因此舉辦難度頗高,但是,這難題並不是不能解決的。

解決的方法之一是不一定在主辦的學校或縣市舉辦,如果該學校附近沒有合適的場地,不需要堅持在該縣市舉行,像台北附近沒有合適的場地就到宜蘭來舉辦。如果舉辦成本過高,主辦學校無法負擔,解決方法是委託其他合格的賽事中設大專組獎項,主辦單位只需負擔獎項成本而已,換言之,參賽的大專選手可以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原分齡組別身份,另一是大專組身份,如此還可以增加報名人數,原單位應該是樂觀其成,只需在電腦中加註參賽者身份,取出大專身份選手成績排名而已。

最佳的狀況當然是主辦大專運動會的學校主辦,但是為了鼓勵學校設立鐵人三項代表隊,就必須符合「投資效益」的條件:每年比賽和獎牌數目夠多,大家都有機會。除了奧林匹克距離外,還可以有短程賽(Sprint distance)(國內翻譯成半程賽並不恰當,給人家不正式的感覺)、長程賽(long distance),這些距離在鐵人三項規則中都是正式比賽項目,只是夏季奧運中只有國內通稱的全程賽(其實正式的名稱是奧林匹克距離)一項而已,除了個人項目之外,還可以同時舉辦接力賽,接力賽和所謂的鐵三角不同,後者是三個人分別負責游泳、自行車與路跑,一人一項,但是其實不符合鐵人三項運動的定義:「一人獨立完成三個項目」。接力賽事一隊四-六人,每人完成短程賽,時間加起來最短的團隊優勝。舉辦接力賽,分組就更多了,至少可以有全男生、全女生、男女混合三組,所以獎牌數目就夠多,每個學校可以針對某一項目下功夫去組隊練習。大家拿牌的機會增加,自然可以鼓勵組隊,從普及的角度來說,這是最有利的策略。

五年前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改組後首次開理監事會議時,我就發言建議協會努力的方向是讓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大專運動會和全國運動會等國內最高等級的三級全國性運動會,每年都設置鐵人三項比賽項目,如此從高中開始,優秀的選手就一路上有適合的比賽可以發揮,分段訓練可以銜接,升學管道也可以暢通。從眾多選手中選出優秀的選手培訓成國家代表隊,素質自然高,在國際賽能有競爭力。鐵人三項協會這些年雖然很努力辦比賽和培訓選手,但是離三級全國性運動會常設鐵人三項項目的理想,似乎還有一段「奧林匹克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