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波士頓馬拉松的賽後記者會上,美國奧運選手萊恩‧霍爾(Ryan Hall)如此說道。確實在這場第115屆從霍普金頓(Hopkinton)到波士頓的知名賽事中,出現了歷年來完賽時間最短的紀錄。創下紀錄的肯亞選手傑弗瑞.穆塔伊(Geoffrey Mutai)以2小時3分2秒奪冠,比前一屆冠軍快了將近整整一分鐘。不僅如此,這場比賽中前四名選手(包括霍爾)也打破過往紀錄,霍爾以2小時4分58秒的成績成為史上波馬賽事中速度最快的美國選手(不過因為賽道屬於點到點性質,且從起點至終點的下坡幅度過大,這項紀錄無法獲得美國或國際紀錄的認證成績)。這些亮眼的表現究竟是因為當天向西吹拂的強烈順風,讓沿路選手跑得更快,還是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上選手遇強則強,沒人說得準。
2011年那個週一,能親眼目睹眾多馬拉松好手並肩而跑,仍是我記者生涯中最令人興奮的回憶。比賽前半段,我都待在飯店宴客廳內的記者招待室中,那裡接近終點線。我透過大螢幕的轉播收看選手狀況,一面在社群媒體上不斷發布最新消息,一面為了撰寫報導內容做筆記。2009年,我參加了波士馬拉松比賽,但這次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傍晚都有為媒體舉辦的派對,不必提早上床睡覺;但這次有截稿壓力,那次則是在追趕計時器上的時間。
槍鳴之後,霍爾跑在前頭擔任配速員的角色,他用4分38秒跑完第一英里,並繼續帶領前十英里路。當他在中途點大步跑過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外一群尖叫的粉絲時,他將手舉至耳旁,激起觀眾大聲歡呼。霍爾與觀眾低手擊掌、拳碰拳打招呼,從觀眾的興奮激情中汲取能量。
差不多就在那時我闔上了筆電,走出門外到波士頓大街上親眼見證比賽青史留名的那一刻。假如霍爾可以維持充滿爆發力的步伐,他跑完全程的時間差不多會是2小時2分40秒。這群跑者正朝終點線前進,結果可能是打破紀錄或輸得一塌糊塗,但無論如何,我都想親眼見證這一切。
一直到十九英里處時,比賽才開始出現戲劇性的變化。穆塔伊開始衝刺,同樣來自肯亞的莫瑟斯‧莫索普(Moses Mosop)緊追在後,來自衣索比亞的格布雷‧馬里安姆(Gebre Gebremariam)也在後面窮追不捨,霍爾則位居第四。到了最後一英里,莫索普與穆塔伊的速度,比史上最快的馬拉松紀錄還要快將近三十秒。在跑者轉彎進入博伊爾斯頓街最終的直線賽道後,所有人都開始全速衝刺。
我趕忙回到終點線的記者區,看著穆塔伊越過終點線。他所花的時間之短,激發眾人熱烈討論,認為馬拉松跑進兩小時再也不是遙不可及。接著,莫索普和格布雷‧馬里安姆通過終點線,最後霍爾也抵達了。
在終點線的訪問中,霍爾充滿了敬畏之情,他無法完全理解、或用言語表達出到波士頓的途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看起來似乎剛從一趟靈性的朝聖之旅返回,還沒能來得及吸收旅程帶給他的衝擊。霍爾在賽跑過程體驗到的神聖狀態,就稱作「心流」(flow)。那是一種徹底存在於當下、完全沉浸在持續不停往前的感覺。與其說是全神貫注於跑步上, 不如說是進入了極度專注的狀態, 除了眼前的任務外, 一切都不再重要。當動機變得清晰透明,你的心就會到達這種狀態,你會完全專注於完成眼前的工作,內心不再充滿批判。許多運動員把這種情境稱為「神馳」(in the zone)。
最近我和現已退休的霍爾討論到心流時,他以一種近乎超驗的方式描述這狀態。他說:「在我跑成績最好的那幾次比賽時,我並沒有想像什麼奇蹟,也沒有刻意比平常更努力。當下我的身體與我齊心協力,而不是與我對抗。心流就是我感覺身體徹底發揮了所有能力,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讓它自動運作即可。」
內容來源:正念跑步 Mindful 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