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距離耐力賽後怎麼「變老了」?(下)

0
2001

五、腸胃吸收

超過二小時的激烈運動,沒補給很難撐下去,何況是十多小時的耐力賽。人類的腸胃不太適應一邊運動一邊吸收物質,但是耐力賽的過程不可能停下來休息一下再吃東西,等東西消化再繼續比賽。因此長時間的賽程中只能吃下最有效能也最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至於其它的牛排、鹹酥雞、香腸等高油高蛋白食物要盡量避免,頂多是嚐一口來慰藉一下。

2011 南非 Wright 醫師的研究發現高達 59% 的選手或多或少有腸胃不舒服的症狀。最常遇到的是噁心、脹氣與悶痛,然而嘔吐與腹瀉也非不常見。

腸胃的問題跟比賽時內臟血液變少或許有關聯,賽程中流汗脫水更加重狀況。腸胃吸收能力不佳同時進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容易出現問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依個人能力約每小時 60-90 公克,選手可在賽前測試或是訓練高量補給。

腸胃問題最容易出現在跑步段,因為腹部上下震盪更使原來不舒服的症狀更加明顯。比賽時選手通常有強大的意志力來克服疼痛或身體不適,假使症狀已經影響到心情,焦慮會讓腸胃不舒服更加明顯,這時候應該放慢速度,甚至適當的休息,等待症狀稍為緩解再前進。

六、精神疲乏

長程耐力賽不只考驗運動員肌耐力,也考驗我們的心智強度。腦子不但要驅動肌肉來進行比賽,也要隨時注意過程中的狀況,做出確適的因應,避免危險。當比賽進行越久後,身體疲勞程度越高,衍生的各種痠痛或是腸胃不舒服,都需要意志力來克服。

人的判斷力與意志力會隨著體力減退而降低,光線強弱也可能影響,因此比賽後段常常是在夜晚進行,更是考驗選手的大腦。

長程賽到最後我們通常認為是肌肉疲乏使不出力來。2014 年有個里昂大學研究指出,完成環白朗峰 110 公里的 35 名選手賽後膝蓋伸肌比賽前減弱 26%,這其中有 10% 是大腦抑制造成的,有可能是大腦疲乏,或是大腦為了保護身體釋放出的訊號。

七、騎個雙塔,跑百K 超馬、完賽226後老了20歲

比賽時體溫的變化、身體脫水與能量消耗、肌肉損傷和精神疲乏等讓選手們賽後變了個樣,假使還有腸胃道不舒服更是雪上加霜。體內的血液變化會持續數日,大部分是肌肉損傷釋出的物質,一週後指數會大幅下降。另外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隨著身體的勞累狀況下降,因此賽後三天沒注意保暖容易有呼吸道感染問題。

大賽後要恢復疲弱身軀最好的方式就是休息。研究顯示賽後立刻冰鎮或是施行按摩物理治療對恢復並無明顯成效,但若有個人偏好並沒禁止這些方式。

喜愛運動的人經常閒不住,賽後也可做一些主動式恢復課程,但謹記最好維持在第二心跳區以下,也要注意不要受傷。最後需要一些營養來補充耗損,可以不需要像賽前那麼苛求,吃些自己喜歡的食物,但酒精類還是盡量避免。一兩週後又可恢復榮光煥發的樣貌。

參考文獻:
1. Guillermo Olcina, Core Temperature Response During the Marathon Portion of the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Kona-Hawaii) Front Physiol. 2019
2. Polly Aylwin et al. Thermoregulatory responses during road races in hot-humid conditions at the 2019 Athletics World Championships J Appl Physiol (1985). 2023.
3. Sebastien Racinais et al.Core temperature up to 41.5ºC during the UCI Road Cycling World Championships in the heat Br J Sports Med. 2019 Apr.
4. Caitlin Thurber, Lara R. Dugas, Herman Pontzer Extreme events reveal an alimentary limit on sustained maximal human energy expenditure SCIENCE ADVANCES 5 Jun 2019
5. Tamara Hew-Butler et al. Maintenance of plasma volume and s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 despite body weight loss in ironman triathletes Clin J Sport Med. 2007 Mar.
6. Oliver Neubauer et al. Recovery after an Ironman triathlon: sustain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muscular stress Eur J Appl Physiol. 2008 Oct.
7. Wright et al. Are splanchnic hemodynamic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Ironman triathlet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 J Sport Med. 2011 Jul.
8. John Temesi et al.Central fatigue assessed b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ultratrail running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4 Jun.

【延伸閱讀】

超長距離耐力賽後怎麼「變老了」?(上)

重新再當一次學生 許仁茂 Norseman XT 超越恐懼的挑戰

SHARE
Previous article超長距離耐力賽後怎麼「變老了」?(上)
Next article十年馬拉松跌跤三回 基普喬格跑柏林遠望巴黎
肉腳超級鐵人邱宗聖 從國三到大學都是田徑隊,屬於三流選手,幸運矇到一枚全國大專運動會1600m接力銅牌。2008年因中年身體危機開始從事自行車運動,2013年初馬,到2015才完成人生第一場鐵人賽 Ironman Taiwan當自己五十歲的禮物。因為職業關係只考慮選擇參加226,至今完成國內外十一場賽事。2015年參與 Ironman University 課程,成為第一批拿到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的人,也是研究運動醫學與科學化訓練的開端。與友人共同成立知名鐵人社團DVTT並設立 AED Runners。2019年有幸親臨美國波士頓參加馬拉松成為波馬跑者。另外跑過三次鎮西堡100K,也騎過三次北高380K。 經歷與專業認證: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 Ironman認證教練。 DVTT 醫聲論壇常務理事(二任),監事。 中華民國眼科專科醫師,診所負責人。 倫敦大學科學碩士。 參加過的重點賽事: 五屆 Ironman Taiwan超級鐵人賽 (2015-2019)。 三屆 Challenge Taiwan 226(2016-2018) 二次分二,一次分三。 三場歐洲 Ironman 賽事。 2017-2018 二次台北馬拉松波馬資格達標。 2019波士頓馬拉松。 2019 Ironman AWA 世界分齡銀牌選手。 Facebook:肉腳超級鐵人訓練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