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經驗──訓練期養成的體能,在比賽當天轉化為勃發的能量,身旁圍繞著其他好手,以及滿場熱情觀眾包圍。身處人群之中會很興奮,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時候的表現更好──答案之一是腎上腺素──在心理學論述裡被稱為「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的心理現象。
維基百科寫道,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或稱社會促進,是指人們在完成簡單或熟悉的任務時,如果有觀察者在場(觀眾效應),或者有競爭者(合作者效應),將會激發起優於獨處時的表現的傾向。但是對於複雜、不熟練的任務,情況則相反,會出現表現較次的情形。之於人類表現,你關心他人的意見,以及身處不認識旁人的情況下,這種效應表現得最為強烈。
為什麼旁人在側時會有不同的行為?
社會助長意味著觀眾可以成為強力的激勵因素,激勵因素這不是新鮮話題,但科學家近期才有了論述。人類受到激勵的影響,無論是金錢或是崇拜者,在過程中,大腦的腦區相互作用幫助我們有更好的表現。
在《社會認知與情緒神經科學》雜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社會助長背後的神經機制。受試者在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的同時完成一項任務,顯示人類腦部會將觀眾視為正向刺激,相關腦區域更為活躍。當觀眾環繞身邊時,大腦會將刺激轉化為激勵,從而提高表現,以及動機感和能力提升。
社會助長總是有效嗎?
研究強調,社會促進的有效性取決於具體情況。《國際運動心理學評論》的報告分析了 82 項涉及 7,000 多名參與者的研究,顯示人們從事的任務類型會顯著影響社會促進的結果。
普遍來說,跑步、滑雪等體能活動往往具有社會助長效果,而需要協調的任務可能會有障礙。在 2021 年的研究,將疫情期間運動員沒有觀眾的冬季世界盃兩項賽的成績,與之前有觀眾的世界盃成績進行比較。研究顯示男女運動員之間存在差異,男運動員在有觀眾時,滑雪比賽上表現出色,但在有觀眾時的射擊項目表現不佳。而女運動員在觀眾面前投籃表現更好,但在滑雪部分卻稍嫌困難。
性別差異凸顯了需要更具寬泛性的研究,因為過去研究主要集中在男性。未來研究可能嘗試用投影觀眾的方式來激發潛力,為心理訓練提供新點子。
我們可以做甚麼?
很多人有過類似的經驗,在兩旁圍繞觀眾的馬拉松賽上,跑者更不容易懈怠或放鬆。反而在進入河濱,身邊沒人投以關注的時候,很容易就鬆懈身心,或甚至是慢下配速等等。儘管在台灣很難有百分之百,旁邊都有加油團的比賽,但不妨作為賽事單位的參考依據。
此外,跑者們也可以構想一下,自己是屬於有觀眾時能跑得更好,或是沒觀眾反而能更為專注,以不同的心態與想法去遴選適合自己的競賽,並進而跑出佳績。或者是下回長距離練跑的時候,邀一隻隊伍在旁邊加油打氣?
文章來源:running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