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傷完成三月份東京馬拉松、青年盃田徑公開賽五千公尺以及萬金石馬拉松挑戰馬 10 公里項目,楊皓評決定趁春夏來臨之際,讓身體休養,也讓負傷的脛後肌能順利痊癒。
畢業自桃園私立治平高中、國立體育大學的楊皓評,相較於其他國中、國小開始踏入田徑訓練的選手,他的起點相當地晚,是在高中二年級才毅然決然踏入田徑訓練,也從而開啟他漫長的長跑道路。現今的他,除了擔任信和跑步訓練營助教外,也接任企業班教練,極力推廣跑步運動。
起步晚就要更努力
在高一那年踏入田徑場訓練,高一嘗試一千五百公尺,隔年就跳到了專項是五千公尺與一萬公尺的皓評,一千五百公尺速度還沒磨練起來,也沒有太多的訓練經驗。
在 107 年第一次參加了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全中運),卻也是他最後一屆的全中運。相較於其他菁英選手,他在那年跑的五千、一萬公尺都不算是特別好的成績,五千公尺 16 分 48 秒 06 ,一萬公尺 35 分 21 秒 54 ,但是,這已經足以作為田徑選手的起點。
「高中時沒有特別喜歡的科系與學科,就想說加入田徑隊去練看看。」皓評說道:「因為是高中才開始練,比起其他從國中就開始練的選手晚了一大截。」
雖說比其他選手更晚起步,但皓評的表現仍有可圈可點之處。代表治平高中出賽桃園市全國田徑分齡賽,以 U19 男子組身分在一萬公尺跑出 33 分 35 秒 77 、五千公尺則為 15 分 58 秒 27 ,不只一舉摘下雙金,同時也刷新該賽會兩項紀錄。
為了延續競技生涯,高中畢業後,皓評選擇就讀國立體育大學,期許以選手身分持續前進。身處運動競技的殿堂,無論哪一位選手都不會特別亮眼。「很多同一輩的選手速度都比我好,我需要多花時間在場內賽提升速度。」他說道:「升學到國體大,身邊很多都是國高中就是頂尖的菁英選手,就會更清楚知道自己差別人多少。」
皓評笑說,自己在不懂事年齡比較內向、害羞,反而是高中、大學才慢慢地懂得跟別人說話溝通。內向於一個運動員是很有利的,沒有太多社交活動,而是認分地投入訓練與比賽。既然決定要踏入競技的舞台,就要拼命地把自己推向山巔。
田徑場是立身之本
擁有五千公尺 15 分 12 秒 56 與一萬公尺 31 分 33 秒 21 個人最佳成績的皓評,即使是在大學畢業之後,他也沒有立刻轉入馬拉松的場子,而是偶爾投身馬拉松競賽,大部分的時間仍是以場內賽為主。馬拉松跟半馬是選手最容易被看見的運動項目,每一年的臺北馬拉松、萬金石馬拉松,出類拔萃拿取名次的選手往往會獲得媒體青睞,而不受一般市民青睞的田徑場內賽,反而是皓評最重視的項目。
「路跑的時候,大家各跑各的,遇在一塊就會邊跑邊聊。」皓評說,「田徑賽不一樣,你要考量要不要跟跑、甚麼時候要攻擊出去,場上的氣氛非常肅殺。」皓評笑說很喜歡場內賽的情境,儘管時常伴隨高壓的氣場,但他喜歡田徑競技的感受。
除了代表國立體育大學參賽全大錦、全大運之外,也代表桃園市出賽全國運動會,然而,他對自己的成績表現並不滿意。「就算訓練準備得很好,出賽前就會想很多。」他坦言,訓練時都能有超水準的表現,但上了賽場大概只能跑出八九分;田徑賽是競技運動員的根本,在 2024 年萬金石馬拉松跑出 2 小時 37 分 21 秒成績拿下國內第三名的楊皓評,仍是回到田徑場上重新打磨自身的能力。
「大學期間入伍,幾乎就是砍掉重練,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他說道,某一年全大運,為了備戰後續的全國運動會,選擇提前入伍,沒想到停擺四個月訓練,把他打回原形。回歸賽場的距離相當遙遠,只能從日常的慢跑開始。保持耐心,是長跑運動員最為注重的心理素質,儘管才是二十多歲的年齡,但他也明白,錯過了一年就會錯失很多事情。
自我挑戰的賽事
站上東京馬拉松的起跑點,皓評不敢有太多的期許,已然是一身傷的他只能抱著希望,希望跑的過程中小腿傷勢不要更加惡化。最終他跑了 2 小時 35 分 25 秒,儘管刷新了 2024 年萬金石馬拉松的最佳成績。但他很明白,自己還應該能再快。
今年二月份,他前往日本參賽香川丸龜國際半程馬拉松,以 1 小時 09 分 47 秒完賽的成績不算太差,算是 2025 年開季以來最好的表現。而後在春季盃一萬公尺跑了 32 分 27 秒,然而,脛後肌隱隱約約地抗議著。
在 2024 年獲得了 ASICS 給予的機會,前往日本參賽世界最大的馬拉松盛會東京馬拉松。於是乎,在備戰丸龜同時也要把心思擺在馬拉松的長距離訓練上。「我在比賽前跑了兩趟 30 公里的長距離,一次前十四天,另一次前十天。」他說,訓練狀況還可以,但是恢復不是很好。以前在學生活很純粹,不是訓練就是積極休息與恢復,出社會有了現實的考量,加上年紀稍長,恢復不若當年。
「東馬的時候,我在三十多公里抽筋。」他說:「在一群日文、英文夾雜中,偶爾聽到中文,十公里聽到朋友的加油,以及毓軒(愛迪生)學長在 30 公里的加油聲,心裡覺得放鬆許多。」半跑半走的姿態,楊皓評以 2 小時 35 分完賽東馬,縱然有憾,只能提醒自己明年再來。回台之後,他在青年盃田徑公開賽五千公尺跑了 16 分 12 秒 98,這是他少數掉出 15 分外的表現;有了馬拉松的成績、在一萬公尺與五千公尺也有了表現,皓評決定在休賽季給自己放假。讓腳傷能完整地恢復過來,五六月份再來積極準備桃園市選拔賽。
在我人生中有兩次低潮比較大,一個是退伍之後,幾乎從零開始練,另一個應該就是近期腳受傷的狀況。皓評說道,不同的是,經歷過第一回的低潮,他現在已經很能接受不同狀態的自己。「競技跟跑步是兩件事。」皓評說,保持耐心等待傷勢痊癒之後,預備移地海外訓練,以今年的全國運動會以及後續的馬拉松賽事為目標。
年僅 24 歲笑說自己目前單身的皓評,希望能以競技選手的身分往前走。皓評的起步比其他人都晚,然而,跑者的道路要扎實、走穩才能長長遠遠,許多與他同輩的選手已然默默消失在場上。競技選手這條路伴隨的不只是孤獨,更多的是寧靜致遠。
追蹤楊皓評
【延伸閱讀】
ASICS GEL HOUSE 3月21-23日現身信義區 傳遞GEL科技從經典延伸至潮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