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TCS 倫敦馬拉松以 3 小時 33 分 27 秒跨過終點的珍妮‧賴斯 Jeannie Rice ,最為人所知的是她 76 歲的高齡運動員身分,以及多年來持續突破,刷新多項分齡組紀錄,從 1500 公尺到馬拉松距離。從 1984 年初馬至今, 40 年來跑了一百多場馬拉松。隨著年齡漸長,珍妮賴斯的身體與體能狀態並沒有大幅退化,反而是穩定地維持著,而這也引起了許多運動科學家的好奇心。
在今年二月份,由巴斯‧范胡蘭 Bas Van Hooran 於《美國應用生理學雜誌》發表一篇報告,團隊在 2024 年針對珍妮賴斯做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想找出她維持歷久不衰的秘訣,而報告的最末也強調:卓越的最大攝氧量是決定性因素。
最大攝氧量:47.9
19 歲移居美國的韓裔 Jeannie Rice ,是在 35 歲時才完成初次馬拉松 (克利夫蘭馬拉松 3 小時 45 分),前身背景幾乎沒有投入運動的她,卻得以維持穩定且漫長的表現,終於在 2024 年實驗研究下一一解開藏於身體的謎題。
在去年倫敦馬拉松之後一週,珍妮賴斯便來到實驗室,研究測量了幾個指標,包含最大攝氧量 (VO2 Max)、跑步經濟性 (RE)、乳酸閾值 (LT)、乳酸轉折點 (LTP)、最大心率 (HR MAX) 和跑步生物力學。
研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珍妮賴斯的最大攝氧量為 47.9 ,最大心率 (Max HR) 為 180,前者是「有史以來 70 歲以上女性中,所記錄最高數據的最大攝氧量」。此外,她在馬拉松配速下的乳酸代謝率,堪比年輕的世界級長跑運動員;從研究角度來看,根據 2013 年美國運動醫學院和 2022 年 FRIEND 註冊的數據,珍妮賴斯的最大攝氧量在所有 20-29 歲女性中處於前 10 %。
跑步經濟性
在最大攝氧量的狀態下,珍妮賴斯的乳酸代謝相當優異,如上述所說,堪比菁英等級選手。然而,若是評估跑步經濟性,珍妮賴斯則相對較低。這也讓實驗人員巴斯‧范胡蘭得到答案:「這表示她的菁英表現歸功於較高的最大攝氧量,而不是出色的跑步效率。」
值得一提的其他事項
珍妮賴斯表示,在她的跑步生涯中僅經歷過一次與跑步相關的傷害,那還是踩到石頭而導致蹠骨骨折。她的恢復能力也是非常值得參考的生理因素。
此外,在 2024 年訓練期間,珍妮賴斯平均訓練距離為每週約 70 公里,一周跑六天,在賽前三到四個月會逐漸上升到每週 110 公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 ZONE 1 區域的速度 (每公里6分鐘)。夏天時會去練跑丘陵地,冬天則主要都是在平地上練習。
珍妮賴斯的週間課表規劃是:每週兩次公路間歇訓練,以及一次田徑場間歇訓練。典型的公路間歇訓練為 6-8 個 2 分鐘的間歇跑,速度約莫為 5 公里比賽配速。而一次田徑訓練包括 8×400 公尺跑,速度略快於她的一英里配速,中間則穿插 200 公尺緩跑。隨著比賽期接近,會有意識地加速,讓體感稍微吃力一些 (但所有間歇訓練都不會拚盡全力)。
這項針對珍妮賴斯的研究,最具啟發的結論之一,透過調研珍妮賴斯的數據,以及她的長期訓練習慣,說明了即便是年齡增長,只要有相對較高的里程數,而不偏重於高強度的訓練,就能維持長時間的最大攝氧量。
謙遜的珍妮賴斯即將於 4 月迎來 77 歲生日,至今依然勤跑不輟,她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珍妮賴斯』出現。
「很多人認為在我這個年齡,我的表現很好,但他們並不認識我。」珍妮賴斯說:「我會激勵並啟發他們,人們會想『如果她可以做到,我也可以』,這就是我要的。」
文章來源:runnersworld、journal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