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跑步之初 該選跑得更快 還是跑得更久

0
201

談到路跑時,跑者通常有兩條路可以選:跑得更快或跑得更久。兩個都有幫助,也都能打造強壯的運動員。但是,兩種訓練模式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選擇先練長或是先練快,這取決於個體的體能與健康程度,甚至取決於自身設定的目標。然而,對大多數新手跑者來說,先練跑得更長、跑得更久會是首要目標。畢竟你的目標不是一百公尺衝刺。

跑量先行比較健康

嚴格來說,耐力運動是採用『滾動式調整』的方式做準備,先從腳下、先從目前的體能狀態作為基礎點開始;換言之,不應該一開始就設定 Sub 4 小時,然後往死裡練。而是參照目前的狀態慢慢去增加訓練量、強度訓練,而後隨著比賽日接近,再去研擬一個可以達到的時間目標。

有一份資料發表於 2021 年《力量與體能雜誌》,該研究涉及 84 名男性跑者,得出輕鬆跑(不是節奏跑或間歇訓練)的跑量與菁英等級的長跑表現間存在相關性,簡單地說,先累積跑量、嘗試跑得更長。

逐漸增加跑量的好處是訓練肌腱韌帶、肌肉、關節和骨骼,使它們能夠承受跑步的重複衝擊,漸進式的訓練也不容易造成過度勞損、疲勞性骨折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相較於肌肉力量,增強有氧能力通常更容易、更快,必須給肌肉足夠的時間去增強力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底訓練,把有氧的跑量堆積上來。

跑久與跑快各有好處

不是所有的跑步都會對身體有同樣的影響。進行長距離訓練時,大多數里程都是以低強度進行的,這種輕鬆、和緩的配速可以對話,雖然沒有太大的挑戰性,但確實會幫助你克服疲勞和不適,培養心理韌性。同時,它也會刺激重要的生理適應,從而在更快節奏下也能有好的展現。

心臟是一大塊肌肉泵浦,以強度較低的速度跑步,增強心臟向身體其他部位泵血的能力,能在未來承受更高強度的訓練。隨著漸進式的訓練,心臟泵浦的血量會增加,心率搏動會稍微降低,從而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血液,意味著心臟的效率提高。同時,慢跑也能訓練慢肌纖維,讓跑者在更長的距離上保持速度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細胞中的粒線體數量)。

另一方面,速度訓練等同於跑步的力量訓練一般,在對抗地面反作用力的同時訓練肌肉。在嘗試跑得更快的同時,也調動全身的肌肉纖維,包含快縮肌纖維。加快速度也能提高心血管功能,不同於輕鬆跑,更高強度的訓練可以提高最大攝氧量。以高速度訓練得越多,就越能將其轉化為在長時間內的高速跑步。同時,速度訓練也可以提高乳酸閾值,訓練速耐力。

速度訓練同時對骨骼密度和結構會有正面的改善,並預防與年齡相關的骨質流失——進一步保護身體免受過勞傷害。最大的好處是,相較於增加輕鬆跑量,速度訓練的整體訓練時間更快、更省時。

跑長跑快兩者的區別

進行長距離訓練時,集中在逐漸增加跑步的時間或里程,用可以交談的速度進行長跑,同時在其他訓練日,進行一些中等強度的跑步和恢復日。如果一週跑四天,那麼會有一天是速度訓練,排三天輕鬆跑訓練,以及一次長距離/時間跑。

當計畫跑得更長,目標是提高有氧耐力並讓身體適應長時間運動的體能需求。隨著體能上升,每週里程數逐漸上升,耐力逐漸增強。

速度訓練通常是為了提高在短距離內的速度。強度越高、距離(時間)越短,同時為每一趟訓練之間留出恢復時間。假設跑者正在準備一場 5 公里路跑賽,那麼會進行 200-400 公尺的重複快跑,隨著訓練持續,可能延伸進步到 800 公尺,甚至是一公里。

如果目標是每週跑四天,訓練計畫可能包括三次輕鬆跑和一次速度訓練,或兩天速度訓練和兩天輕鬆跑。側重點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血管能力、跑步經濟性以及提高身體維持高速度的耐力。訓練強度越高,訓練量就會相對較低。

同時注重距離和速度的訓練

良好的訓練計劃應當結合速度和訓練量,不同的能量系統會是適應不同的刺激。不可能只追求某一項而忽略另外一件事。

先從增加跑量開始,可以奠定基礎體能。在此有氧體能的基礎下,漸漸地去發展速度、強度的表現。對大多數跑者來說,這是一個循環,可能要花四到六個月的時間累積有氧、跑更長的訓練,然後再花兩到四個月的時間設定速度訓練;然後將耐力與速度兩者結合起來。

跑得更快還是跑得更久都有各自的好處,可以隨時混搭,按照目前的狀態選擇訓練。無論目的是為了跑得更快還是跑得更久,都可以讓自己更為強大。

文章來源:runnersworld

 

 

【延伸閱讀】

馬拉松後體重反彈?可能不是你的錯!

最有溫度的越野賽 第一屆 Xtrail 100 打造越野賽事新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