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身體從訓練開始 跑者身體調校指南

0
11

過去練空手道、傳統武術時,師傅曾說過:「身體運作有兩種,一個是訓練的方式,一個是使用的方式。」譬如訓練會操練既定套路的型,但實戰對打時,不會照本宣科地使用。很多事物歸納下來是一項技藝,透過身體實踐的訓練、反覆砥礪,就能在使用上得到相當好的成果。

2001 年,一位日籍大學生在紐約康尼島的『納森吃熱狗大賽』,在時限 12 分鐘內一口氣吞下了 50 條熱狗,不只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甚至比第二名多吃了 19 條熱狗──小林尊說,吃熱狗是有訣竅的。要成為大胃王不只要能吃得多,也要學習怎麼吃得快──過往吃熱狗大賽的傳統吃法是:沾一點水,連著麵包與熱狗一口一口咬下去,咀嚼後吞入肚子裡。小林尊透過比賽影片與親自實驗,最終研發了將熱狗剝成兩半,泡水後擰乾吃的所羅門吃法(Solomon method),一手熱狗一手麵包有節奏地送入口中。他一路連霸了六年。在哪之後,人們知道吃熱狗也是需要訓練時,此後的成績就飆漲到 60 、甚至 70 條以上。

今年六月底,【大家出版】上市了凱利・史達雷 Kelly Starrett 與 T. J. 墨菲合著《跑者身體調校指南:跑前十二項系統篩檢矯正,讓你發揮身體這部神奇機器的全部潛力》(Ready to Run: Unlocking Your Potential to Run Naturally),這是本訓練身體,指導如何使用身體的運動訓練書 (我尤其記得在『補充水分』章節 (第14章) 教育飲水習慣,只要是喝一大杯水之前,都會加入一小撮鹽──幫助身體吸收水分) 。

很多市民跑者、運動員都經歷大小傷痛不斷的問題,我三十歲後才開始跑步,肌肉素質差,缺乏正規的訓練,自然也是一身傷痛。很多坊間的書都是在談訓練、傷後的復健、恢復與調養,那是錯誤使用後的處理,但少有書籍是在談檢測、診斷及加強身體運作的方式;採訪過上百位跑者,大多數跑者面臨運動傷害只有兩種應對:其一是積極處理、痊癒再出發,其二是復原無效,只能與傷共存。如果你的期許是終身跑者,與傷共存不免讓人感到心焦。

照片來源:thereadystate.com
照片來源:thereadystate.com

凱利・史達雷在書中提出了 12 項標準,包含雙腳中立、穿著平底鞋、柔韌的胸椎、高效率的深蹲技巧、髖關節屈曲及伸展…等等。我們抓一個『穿著平底鞋』的標準來談:有人會詢問都已經是碳纖維跑鞋時代了,為什麼還是中底可彎折的平底鞋 (Zero Drop 或越低越好) ?書中表示,穿著平底鞋是為了避免腳跟著地的影響,並讓足部肌肉發揮其功能性,強化絞盤機制。讓我補充一個有趣的非統計調查:在許多跑者的跑量分布裡,大部分的輕鬆跑及有氧跑都是採用非碳纖維板、低足跟差、彎曲度較高的鞋款,而在競速訓練、長距離有速度的課表安排時,才會被建議採用碳纖維跑鞋。在大部分的非碳纖維板跑鞋的跑步,是讓雙腳承載進而強化肌肉的『訓練方式』,而穿上碳纖維跑鞋完成配速課表,則是雙腳的『使用方式』。

書中除了提供標準之外,也提供了診斷與修正的方式──這些都是訓練身體的方式。我相信大多數人無法完美貼近 12 項標準,但書中亦有許多調整與修正的技術指示,重點不是你必須符合標準才能跑步,而應該是邊跑邊去修正、調整身體的使用方式。

《跑者身體調校指南》是一本關於跑步的 HANDBOOK , 12 項標準我也不是每一項都符合標準,但確實都記掛在心上,三不五時就會抽出來做一些自我檢測、訓練。人體雖然是一個抗磨耗、能承受大量疲勞與循環的生物機器,但《跑者身體調校指南》教授給你,你值得訓練出更好的身體條件。凱利說:身體是一部機器,日常保養要靠你自己做起。

若希望跑得快、跑得遠,更要先確保自己能跑得久、跑得強。無論是武術、熱狗大賽,還是跑步,關鍵都在於:不只學會使用身體,更要持續訓練它。我們的雙腳、關節、肌肉,會誠實回應你平日的對待方式。今天你多花五分鐘伸展,明天它們就能多陪你跑一公里;今天你調整姿勢、強化基礎,未來它們就能帶你跨越更多終點線。

跑步不是一場短暫的衝刺,而是一段與身體長期共存的旅程。從今天開始,把訓練當成日常,把使用當成享受──讓自己不只是跑者,而是能一直跑下去的人。

岔題一段:會知道凱利・史達雷,是源於他與另外一位耐力、體能教練的 Brian Mackenzie 布萊恩‧麥肯齊有過對談及合作,布萊恩著重於力量與體能訓練,凱利則是關注在跑者的彈性打造和傷害預防等等,凱利的《跑者身體調校指南》與布萊恩《Unbreakable Runner》(台灣未出版) 二書在多年前給我很大的啟發與改變。《跑者身體調校指南》我分別有簡體中文版、英文版,所以當台灣出版繁體中文版時,你不難想像我的雀躍。

推薦好書:
《跑者身體調校指南:跑前十二項系統篩檢矯正,讓你發揮身體這部神奇機器的全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