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陳秉豐,結實身材,帶著一些自信的笑容。他在2015年臺北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賽奪冠,是國立體育大學的學生,自學電腦、在Garmin跑者俱樂部職任教練。
不久前他隻身前往非洲展開帶有傳奇、冒險且自我挑戰的肯亞跑者修行,儘管身邊有著能溝通中文的朋友,但大部分的時間苦於語言隔閡的他,是靜靜地以雙腳、眼神與非洲跑者們說著同樣的語言。
前往非洲前,來自學員們的鼓勵,不難想見他的好人緣
這次來到森林跑站進行講座分享,秉豐雖然有些緊張。但言談之中看得出他有著大將之風的台風,也能毫無緊張地與觀眾們說笑聊天。
帶有一份樸實氣息的秉豐,成長過程中心思沒想到耕耘未來的可能性,成長後的夢想是成為帥氣的八家將。好在他在求學過程中遇到明師,指點要他成為田徑跑者,從此才開闢了一條嶄新的大道。
這次秉豐前往非洲肯亞,除了跑者修行外,也想看看長跑王國的世界是甚麼模樣。
他介紹了自己的準備跟規劃,包含隨身用品、為防感染前往醫院注意預防針、身邊隨時帶一些美金以防被勒索等等,除此之外,因為擔心飲食問題,自己也帶了簡單的食物前往。
非洲的跑者生態非常不同,除了挑戰世界各大馬拉松賽的世界級跑者外,另外分有會有經紀人簽約的優秀型、觀察中的中階跑者,以及才剛始懷抱獎金夢的初階跑者;還有已經退役、仍懷抱跑者樂趣的退休跑者。
這些跑者都有不同的形態,然而只有少部分的人能飛黃騰達,成為跑者經紀人手中的搖錢樹,為自身未來打造黃金屋。但大部分的跑者仍是過著簡陋的生活,期許自己的成績進步、有更多人能看見。
透過秉豐生動的說明,我們可以理解非洲跑者的喜怒哀樂。
在想像中,非洲應該是很炎熱的地方。但事實上,秉豐告訴我們,高海拔的肯亞其實非常涼爽(接近寒冷),高低溫差非常大。秉豐也帶著幽默口吻告訴我們:「非洲人這麼黑不是曬出來的啦。」
這是陳秉豐在非洲訓練時的課表,別以為年輕人出了國就放野了心思,事實上自律的秉豐很清楚自己的腳色。身為跑者的他對練習絲毫不願鬆懈。他的課表裡有許多草原與土路,這是他去到非洲後發現與台灣環境完全不同的地方。
除了紅土田徑場,就是草原跟黃土路徑。跑者的鞋子都非常厚實,而不是馬拉松鞋。跑在那種路面上,包含小腿與腳底都更見辛苦。在非洲的日子他已經能習慣那樣的練習。
秉豐也透露說,當他回到台灣找朋友一起練跑草原地面時,朋友的腳很快就顯現疲勞感。在不同地形上的練習,這也是讓他感覺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模式。台灣的跑者多半都是跑在柏油路或水泥地上,而自然路面的練習就少得多。
陳秉豐談到非洲跑者的幾個訓練概要:包含高海拔有助於心肺的成長、非洲跑者刻苦的訓練模式以及長時間累積。訓練過後的體能恢復,競賽或練習時要求強度,以及因為環境單純而能延續下來的長期累積效果。這一切構成非洲跑者能如此出類拔萃的原因。
在非洲跑者的日常裡,一切相對於台灣都是較為落後的,但跑者們之中仍有高下之分。居住茅草屋的跑者,當然也有居住公寓的跑者。一來取決於跑者本身的身價,二來取決於你願意做甚麼樣的付費支出。
越看見環境上的差異,秉豐就能感覺到文化隔閡上是多麼地大。包含不到一塊美金就可以購買衣服,在台灣可能只要一百元、在當地卻要四百元台幣的餐點。貧富差距與市場經濟的落差,讓人理解肯亞跑者為什麼汲汲於尋求跑者鍍金的夢想。
在非洲當地,部分水資源是需要付費的,但即便如此,飲用水算是很乾淨。秉豐倒是沒在非洲飲用水導致腹瀉的狀況。此外,當地也有騎著小機車、接受任務進行出差的派工人員。他們可以接下很多不同的任務或工作,包含協助跑者在練習過程中的遞水、幫忙協助倒垃圾或是充當計程車司機等等。這也是非洲的另一種工作生態。
秉豐讓我們理解非洲跑者的主要飲食,包含玉米粉泡水、無糖無味的糕狀餐點,以及豆類食品、還沒成熟的香蕉。秉豐自己習慣食用麵食,這與當地非常格格不入。
當秉豐練跑過程中遇到挫折或是疲憊時,非洲跑者就會揶揄他:「因為你昨天吃麵啊。」這點常讓他哭笑不得。
儘管語言帶著隔閡與距離,但身為跑者的心情卻是相同的。在這兒,秉豐也認識了不少成績驚人的優異跑者。
最後,秉豐透過這次的肯亞之行,除了跑步外也看到不同的世界。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跑者生態也一再地觸動他的心靈。
超過40天的旅行,陳秉豐與非洲跑者一起練習,屢經受傷、社會觀察、被當地警察勒索等,勾勒出在非洲的美好回憶。這一切不只看到了非洲跑者的一面,也讓他從成熟蛻變成為有智慧之士。秉豐仍然是一個跑者,會繼續為了自己的未來而跑、努力。目前也正為了2017年的世大運而努力調整、進步。但更有不同的是,身為跑者的他不再只是用雙腳前進,也會用雙手力推運動環境的成長與改變。
這次來參加講座的人有非常多亮點,包含在秋季盃田徑公開賽萬米賽奪冠的張芷瑄、還有刮乾淨鬍子的張嘉哲都是座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