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我該冰敷?還是該熱敷?」
時常聽到許多愛運動的朋友,在運動期間受傷了,或是平時關節或肌肉有些不舒服,他們常常都會問一個問題:「我該冰敷?還是該熱敷?」
在討論該冰敷還是該熱敷之前,我們要先瞭解冰敷與熱敷有什麼功能,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影響?然後才能進一步解釋使用冰敷與熱敷的時機。
冰敷
冰敷的效應在於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液迴圈減慢,因而降低了組織的新陳代謝速度,達到抑制發炎反應的作用;生理上,當肌肉溫度降低到20度左右時,肌肉張力會減弱,低到10度時,痛覺神經的傳導也會變慢或暫時阻斷,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果。
熱敷
熱敷則可以提升肌肉溫度,使局部血液迴圈增快,加速組織新陳代謝,有助於消除肌肉疲勞或傷後所產生的堆積或炎性物質,所以有消炎的作用。
因此,當急性運動傷害發生的時候,此時肌肉或是韌帶剛剛受到劇烈的衝擊,可能有撕裂、挫傷,並伴隨微血管出血、發炎等症狀;這時就需要冰敷來抑制出血及發炎的情形。用冰敷袋裝冰塊直接置於患部上,或是用塑膠袋裝冰塊,再以毛巾包裹後置於患部,一次冰敷約15~20分鐘,通常冰到患部有麻木感就可以停止,休息約1~2小時再一次。
冰敷的階段長短,要看傷勢的嚴重性而定,並不是根據所謂的“經驗”:“前三天冰敷、三天后熱敷”,如果患部仍持續腫脹,冰敷就要繼續進行。
當腫脹的情形已經減緩或停止,這時就可以開始進行熱敷,促進血液迴圈、組織代謝速度,讓患部的發炎物質儘快移除。若受傷部位是末端肢段,例如手腕、腳踝等,建議前臂與小腿部位也可以同步熱敷或按摩,目的是放鬆肌肉與韌帶,讓關節不要太緊繃。一次熱敷大約是20~30分鐘,溫度大約在45度左右,不要過熱,避免燙傷。
冰敷與熱敷都是很方便且有效的物理治療方式,也可以在同一段時間對患部交替使用。
冰敷與熱敷的時機正確,傷勢可以馬上被緩解下來,並且有效的恢復。如果使用時機不當,甚至會使傷勢更加嚴重!建議急性的運動傷害更要搭配PRICE(保護、休息、冰敷、壓迫、抬高)的處理原則,如果有時間,還是去給專業醫師檢查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