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善自由式換氣的四大關鍵,你掌握到了嗎?」這篇提過,游泳(自由式)的學習歷程通常是踢水、划手、換氣,在我的學員剛要進入學習「划手」動作的階段,我都會指導學員一些陸上輔助練習的動作,或是水中原地練習的動作,一方面加強學員「划手」動作的觀念,一方面是這些動作在家裡也可以做練習。首先會指導學員「抬臂」(Recovery)的動作,因為手臂提起的角度、位置與方式相當的重要,「抬臂」(Recovery)的動作前面承接著划水推水的動作,後面接續著入水的動作,可說是划手動作當中一個「承先啟後」的關鍵動作,如果做得不好,身體會有上下起伏晃動的狀況。(取自《單臂游──增進游泳技術的經典款基本動作(1)》 )
【圖】學員練習「抬臂」(Recovery)的水中原地練習動作
練習完了「抬臂」(Recovery)的水中原地練習動作之後,就會結合踢水的動作,做初步的自由式練習,這時,多數的學員都會問我:「教練,當我抬臂的這隻手要入水時,水中的手要做什麼動作?S型划手?向後推水?」這時我都會告訴他們:「先把專注力放在剛剛練習的抬臂(Recovery)動作及入水向前延伸就可以了,高肘抱水或推水,現階段不是重點練習項目。」而且「推水,不是用力往後推就好,推水是個技巧性的動作!」
其實,當我剛開始接觸成人游泳教學,對於初學水者「推水」這個動作的觀念,我覺得不是講得很完整,我相信,每個人的知識都有其侷限性與狹隘性,所以我為了讓我的教學內容更完備、更專業,時常與國內外優秀的選手與教練請益,透過這樣的交流,常能獲取新知,提升自己的眼界與專業,並且激發出新的想法與教學方法。
前陣子為了準備全馬,聽了徐國峰老師的一場跑步講座。講座中,國峰老師提到:「跑步不是靠推蹬!」當你的腳掌離開地面(離開支撐)後,不推蹬,而是立即把腳跟往臀部的方向拉。腳掌落地之後,重心在某一瞬間向前移到支撐點上方,但因為慣性,重心會持續往前,此時你根本不用推蹬,只需盡快讓腳掌離地,讓腳掌重新回到臀部正下方,避免拖到慣性即可節省力氣。
【圖】與徐國峰老師合影
聽到「推蹬」這裡時,我突然想到,游泳好像也會遇到相同的情況。許多游泳練習者一再追求「划水」,認為「把越多水往後划,身體就會前進越多」,進而利用代划手板的練習增加肌力,認為划水會較有利,甚至將划手板越換越大。(其實不是不要用划手板,只是不是這樣用。之後文章再詳細說明)
大部份人在 游泳 學習過程中或許會聽到一句話:「手伸的越遠,推的越後面」前進就會越多。這是因為許多人都誤解了「划距」這個詞,划距(distance per stroke)是指划手產生身體位移的距離,重點在「身體位移」,而許多人卻把重點放在「手臂划動」。我們常可以在泳池裡看到有些人不斷拼命划動手臂,激起很大水花,身體卻前進不多,因為他們只是想把水往後推而做出划水的動作。其實,用力的「划水」不是不會前進,只是前進的很少,然後把自己手臂弄得很痠,游得很喘、很累,推動「水」這樣的物質,對前進的效率來說很低。
正確來說,手掌在水中的功用是「支撐」,回想剛剛說跑步的原理:「右腳著地後形成支撐點,才能讓左腳掌與身體離地向前移動。」游泳也是,例如:「左手掌入水後在水中形成支撐點,右手才能作出「抬臂」這動作,身體透過身體滾動 (rotation)將垂直位能轉化成前進的動能,向前移動。
美國游泳界的權威Dr. Councilman,早在1970就發現,優秀自由式選手在游自由式時,手掌入水後的位置,幾乎與它出水的位置相同,甚至在入水點之前,也就是說:不是將手推向後方,真正移動的只是身體,且位移過水中支撐的那隻手。
【圖】手掌入水位置
【圖】手掌出水位置
水,是種捉摸不定的物質,所以如何讓手在水中形成穩固的支撐點,就是關鍵的技術。《握拳游與搖櫓──增進游泳技術的經典款基本動作(2)》這一篇就有提到,如何感受到厚重扎實的水量,感覺到水的存在,就能讓你的身體有效益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