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展的鐵人記憶 身體不行,靈魂可以

0
1033

我的身體已經不適合可以比賽的身體,但,我的靈魂說可以。

2020 應該是東京奧運年,身為一位體育人是滿懷期待且引頸而盼,尤其舉辦國就在亞洲,而日本也相隔 56 年(1964 年東京)再次舉行奧運會,許多人早早就規劃東京行,期待這 4 年一次的盛會可以再次喚醒大家的體育魂。然而,年初的一場新冠病毒來的大家措手不及,幾乎是癱瘓了全球間的任何活動,包括運動賽事,如今,多虧臺灣防疫小組的努力,讓我們可以正常且如常的生活,儘管大家保持謹慎但也一如往常迎向每一天的到來,但 2020 的出其不意讓我們更加珍惜每個時刻,而最壞的時代或許會是最好的領悟,慢下來的時間和活動,更讓我們清楚身邊重要的人事物及方向。

記得,前些日子在一個下著大雨的午後,我獨自前往操場完成一組跑步課程(1km*6),過去從 5 歲跑到 35 歲,這場 60 分鐘訓練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內容,儘管這 30 年經歷大小事,但此時此刻被風雨肆虐後的身體,反而有股瀟灑夙氣的自在。

原來,我還能跑也還喜歡跑,似乎人生能夠這樣就好了。

在理想與現實間拔河  夢想家們放手一搏

今年的普悠瑪親眼見證好幾項光榮事蹟,團畯再度突破臺灣 113 公里鐵人新記錄,真的非常難能可貴,以游泳 100 公尺配速 1 分 15 秒,自由車平均時速 42.3 公里,跑步每公里配速 3 分 33 秒,總成績 3 小時 54 分寫下臺灣新猷,空前的表現令人激賞。

台灣半程超鐵113紀錄跑持人,張團畯。
台灣半程超鐵113紀錄跑持人,張團畯。

鐵人大哥昇諺賽前敲來訊息,是國手長輩組的加油打氣,令人格外親切和溫暖,好久沒和昇諺站在同一個賽場上,無論過去和現今的他還是活龍一條,能夠持續保持高水準的表現和堅持奮鬥的心,「鐵人意志」果然名副其實,這場賽事昇諺在新生代鐵人的競爭下,奪下第二名,不愧是大哥來著。

謝昇諺。
謝昇諺。

前陣子骨折復出的家豪,在 9 月梅花湖的比賽中狀況不佳,沒有順利完賽,但張家班的精神實在敬佩,在不到一個月的調整及重新出發,便奪下 113 km 和 51.5 km 比賽的雙季軍,體力和毅力實在夠有風格。

最近重拾學生身分的威凱,9 月開始踏入校園,在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研究所進修,這幾年威凱一直都是非常努力的選手,曾經發生過一次生死關頭的車禍,讓他更珍惜現在身體,也更把握他能努力的時刻,每每在訓練及比賽時,總是帶著堅毅且銳利的眼神,這次也奪下第四名的好表現。

王威凱。
王威凱。

張家班的大姊嘉家,是這次全場最吸睛的女鐵人,不僅在 113 km 及 51.5 km 都奪下冠軍,成績表現媲美男生,兩項排名都能在總成績前 10 名內。

這一群臺灣鐵人的國手們,這幾年締造不少鐵人紀錄,從 2018 亞運第五名、2015 亞沙運接力銀牌等,皆為臺灣鐵人界貢獻許多心力,而現今也都持續努力,為自己創造更多鐵人夢。夢想,對現今的環境有著不切實際的雜音,在體育圈也隱約的不在被受鼓勵,取而代之的是現實主義的務實論,金牌和紀錄,象徵著背後的有形價值,鮮少被提及無形的意義,如人體的極限、精神毅力的展現、運動的力與美等。但上述的國手們,他們都是我心中的夢想家,培養一位國手得來不易,不僅要克服訓練上的辛勞,更需要擁有極高的自律能力,同時在面對高張高壓的環境下脫穎而出,能夠成為一個領域的冠軍,相信都是群體中人上人的角色。

在這次比賽中自己花著接近 5 小時的時間,完成 113 km 的鐵人賽事,但能夠在同一個時間軸中,見證這些夢想的實現與美的經驗,或許夢想無法當飯吃,但實現後它真的很美。

每年如出一轍在一年一場的鐵人賽後給自己一點抒發心情的空間,為這一年臺灣鐵人的大小事整理一番,同時也檢視自己身體狀況以及初衷的種子是否無恙。

從選手到教練  練一萬遍的樸實無華

因為是鐵人教練一職,所以每天的行事思緒幾乎離不開訓練和比賽,這樣的日子也圍繞著我將近 7 年的時間,選手在哪裡我就會在哪裡,或許每天都習慣與運動為主、與選手為伍,討論聊天的內容也是世界各地大小賽事的精彩片刻或菁英選手訓練課程的方向,例如今年環法大賽冠軍斯洛維尼亞 22 歲小將 Tadej Pogačar 在 20 站個人計時賽的逆轉勝、挪威鐵人三項選手臺灣之友 Gustv Iden(埔鹽順澤宮)IG 的訓練動向等,似乎在生活中關注的話題都離不開諸如此類的內容,這些年一直都是這樣的樸實無華且枯燥,但這也讓我聯想到 1994 年由朱延平導演「烏龍院」的電影,主角有幾位童星和男神林志穎,其中一場片段是林志穎到少林寺學武功,寺中師傅從頭到尾只教一樣事情「斧頭劈材」,當下主角非常不解,為什麼學有專精且叱吒風雲的大師,只教他做這麼簡單的事情,讓他非常反抗及不閱,終於在某天的劈材訓練中再也認不住氣憤,而準備離開少林寺,此時大師為了阻止他離開,因此與他比劃一番,而主角也發揮平時劈材訓練中的基本功與師父抗衡一般,結果不分勝負,霎那主角終於明白,再強大的大師也是從平凡無實的基礎訓練中奠定過人的功夫。我們華人最受歡迎的武術家李小龍曾經說過「I fear not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10000 kicks once,but I fear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one kick 10000 times」(我不怕練過一萬種招式的人,我只怕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

2019鐵人三項國手選拔,魏振展帶領台北市大鐵人隊參賽。圖片來源:魏振展臉書。
2019鐵人三項國手選拔,魏振展帶領台北市大鐵人隊參賽。圖片來源:魏振展臉書。

能夠持續參加比賽真的很開心,從賽前一個月的準備,如臨面對大比賽情境般的心情,把自己當作選手的模式,從生活中一點一滴開始,飲食上今年讀了一些書籍再探討身體發炎的現象,多高醣食物容易讓身體產生慢性發炎,進而影響生理機能,因此我也藉此調整吃較多蔬果及好油的地中海飲食,晚餐時間也會好好為自己準備一番,也磨練了一手粗糙但能吞下肚的廚藝。此外,今年也讀了一些有關腦腸軸研究的文章,習慣影響大腦,大腦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這三角關係也不斷讓我思考如何整合「自己」,達到知行合一,因此展開一些有關靜坐和站樁的訓練。

剛好今年暑假領著潛力選手到花蓮東華大學移地訓練,此次特別邀請張育銘教練及徐國峰教練協助移地訓練,能夠在一個月期間和他們請教和討論事情,真的是很美妙的經驗。我們從訓練中談到品德,從生活中聊到哲學,從學問中悟出道理,最後得到一個結論「當你懂得越多,會發現知道事情的越少」,如此的擴散效應,始終把人類推向更大的未知,漸漸瞭解極限的無窮止盡,也將這次的比賽讓我有不同的定義。

從左而右分別為:張育銘、許元耕、徐國峰、魏振展。圖片來源:魏振展臉書。
從左而右分別為:張育銘、許元耕、徐國峰、魏振展。圖片來源:魏振展臉書。

鐵人是生命中的連結  出賽意義年年不同

儘管每年都打著比賽文,但從不同思緒出發也有不同的反省,今年以 4 小時 53 分進入終點,從賽前預估的 5 小時也算達成目標,但比賽過程歷經不同階段的狀況,確實辛苦啊!至今,手腳都還明顯感受酸痛,下樓梯和上廁所都還有所畏懼,的確是將自己推到極限,但慶幸的是活水湖的水還是好美,湖中的魚群還是怡然自得,水溫仍然冬暖夏涼,實在舒服。台 11 縣的自由車賽道,沿路的加油民眾一樣的熱情,東部地區有較多原住民的部落,過程中我騎車經過一個小村莊,剛好經過路邊的阿伯手拿一手啤酒,問我要不要補給,這樣的原住民式的加油風格只有在這才能體驗。

馬亨亨大道的跑步路線,一直是我痛苦的記憶,好幾年在路跑賽段幾乎是耗盡身上的一絲一毫的力量才爬回終點,這次也不例外,只是,沿路的加油群,和補給站的工作人員,實在是努力的幫我們倒水供水,因此即使身體再累再痛也要微笑地給大家一點回應,或許大家看我步履闌珊的向前邁進,其實我以為自己是冠軍式的受到擁戴,很多人會直喊我的名字為我加油,當下很開心,因為跑這麼慢還可以有這麼多的加油聲,這真的是我熱愛的鐵人運動,因為有你們,才有這樣的我存在,謝謝。

賽後,團畯秀著他可愛女兒的照片要我開心一下,智禎(連兩天 113 和 51.5 比賽分齡冠軍)也傳了他一週前剛出生的小寶貝,跟大家打打招呼。回家後姪子的後輪爆胎要我幫他更換,他最近從黃顯熙教練的哥倫布車隊借了一台公路車,準備 11 月份的 CT 小鐵人比賽。在學校的生活中有幾位老師常常聚在一起討論運動和研究,教授們除了親自下場參加比賽外,也訓練著自己的小孩參加各式運動和鐵人三項的比賽,還獲得優異的成績。而今年六月才從學校畢業離開,馬上投入在台北啟智教師實習的陳世銘和黃瑜,也分別參加了這場賽事 113 km(分一)和 51.1 km(總四),隔天同樣回到實習老師的身分,而且一樣早上 5:30 上課前先來參加訓練。緊接,我們暖男志祥也在接下來幾天迎接他人生中第一個小孩。這些充滿喜悅及各式生活中的事情,都是因為鐵人運動讓我們聚在一起,也是因為鐵人才讓我們有更多生活話題,更因為鐵人才有讓我們在這生命中有更多連結。

魏振展與學生合影。圖片來源:魏振展臉書。
魏振展與學生合影。圖片來源:魏振展臉書。

而我,透過鐵人運動,讓我的身體有真實存在在這地球上,用游泳騎車跑步刻劃更多屬於這個身體和大腦的烙印,即使功能和條件逐漸消退,但只要存在,至少我的靈魂還能繼續比賽。

【延伸閱讀】

鐵人特教老師 ─ 魏振展

台灣鐵人的未來在哪裡? 亞錦賽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