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概念風行,您到底要不要赤足跑?

0
4934

幾年前有書籍提倡赤足跑的好處,那文章寫得讓人熱血沸騰,許多熱愛跑步的人開始掙脫鞋襪的束縛,讓腳ㄚ子享受直接與地表接觸的自然。於是,本著崇尚自然、對原始生活的感動,赤腳大仙的蹤跡現身山林小徑,各大跑版也開始吹起一股「赤足風」,討論赤足跑步這件事。

有人越跑越健康,有人越跑越受傷?

除了反璞歸真的感動,我想,大家在意的應該是怎樣跑比較不會受傷呢? 版上看到許多人在討論赤足跑步的好,而享受到赤足好處的人,大多從小就赤足開始跑步,或是赤腳練習好一陣子,他們的腳早已適應這樣的跑法,足部肌群早已得到良好的訓練。除了赤足跑的好處,我們還看到許多人在討論赤足跑而受傷的問題。到底赤足跑讓我們變得更強壯,還是傷痕累累呢?

titan_赤足概念風行_您到底要不要赤足跑

赤足跑為什麼吸引你?

我們先來看看,除了崇尚自然,赤足還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實際足跑的人他們經驗分享,除了膝蓋和足底筋膜炎等問題減緩了,還可以訓練平常練習不到的小肌群、增加腳的靈活程度,比較不容易受傷。有少部分的人覺得成熟的赤足跑者,可以提高跑步速度…,但這些好處都還沒得到有力的研究證實,大多是跑者的經驗談。

開始赤足跑,舊疾都不見了?

這應該是許多人想要赤足跑的重要原因吧! 赤足跑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的原因,最主要是來自跑步姿勢的改變。大多數人跑步時都是腳跟著地,所以鞋子的設計多在腳跟的地方有避震設計,減緩瞬間衝擊力。但赤足少了鞋底的保護,用相同的方式著地腳跟會很痛,所以自然會改變著地的方式,運動方式不同,使用到的肌群當然也不一樣,因為動作模式不一樣,之前過度使用的肌群,使用強度和頻率都大幅減少,受傷再復發的情況想當然緩和許多。

赤足跑需要承擔的風險有哪些?

失去了鞋底的保護,赤足跑顯而易見的傷害就是穿刺傷、擦傷、水泡等外傷,這在現今環境是無法避免的,能做的就是挑選適合的跑步地點,公路、公園週遭平整的人行道,或是河堤,都是不錯的地點。另外,跑步時光線一定要足夠,才可以避開小石子或是尖銳物。

除了環境風險,剛開始赤足跑的人,因為足部小肌群還沒有足夠的肌力和協調性,。需要循序漸進才不會受傷。另外,因為腳落地的方式改變了,採用前掌或足中部落地的方法,如果落地的力量和技巧不純熟,承受最大衝擊的蹠骨(腳掌骨)會有骨折的風險。此外,此種落地法使用較多腓腸肌(小腿肚)以及脛前肌(小腿前面把腳背往上勾的肌肉),初學者會有明顯的肌肉痠痛,如果沒有循漸進式的運動原則,一次跑太多一樣會受傷。

您需要丟掉跑鞋,開始嘗試赤足跑嗎?

當您看完了赤足跑的人分享赤足的美好,會不會有一股衝動,馬上把鞋子脫掉,享受原始的這一切呢? 從運動科學與訓練的角度來看,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中,可以穿鞋和赤足交替練習,健全不同肌肉的功能,也不會因為固定一種模式跑步,長久下來肌肉過度使用而受傷。

如果您不願意光著腳ㄚ子在外頭奔跑(我相信很多人不想承受旁人異樣的眼光,或是讓腳長期在外曝晒和摩擦而變得乾粗),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享受到赤足跑的好處,例如換穿鞋底較薄的赤足鞋、改變跑步時腳落地的方式、加強足底本體感覺的訓練(訓練小腿側邊小肌群的協調和敏捷能力)。

赤足,其實是一個概念

沒有所謂最佳的運動方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我想,大家都能認同這個觀點,不然運動員就不需有教練,只要有一本運動聖經就好了是吧! 所以,沒有什麼赤足一定好,或一定不好的定律,會不會受傷的重點,其實是良好的跑姿。

如果您跑步姿勢正確,穿鞋跑沒有什麼運動傷害,就不需要改成赤足跑。如果您也想要享受赤足的好處,但實在不想或不敢赤足跑,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訓練,例如墊腳單腳站維持平衡,加強腳的本體感覺。

如果您穿鞋跑腳會痛(大部份是跑姿不正確,或是鞋子不合腳),而赤足跑可以改善您腳痛的情況,可以選擇赤足(或赤足鞋),或是赤足、跑鞋交替訓練,既可強化腳部肌群,又可以減少肌肉過度使用而受傷的情況。如果您還是不知道該不該赤足,建議您可以找個安全的環境,光線良好的時候,脫下鞋子體驗一下吧,相信一定很快就有答案了。

 

原文出處:赤足概念風行,您到底要不要赤足跑?

titan_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