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練跑大約兩年時間,平常大多在於校區內的柏油路練跑,雖然頻率蠻常,一天大約10K左右,一週跑到四、五天,但多為輕鬆流汗跑,配速大概是5分半至6分速,偶爾搭配20K左右的長距離LSD以及4分半速的10K跑。
目前幾次半馬完成時間大約為1小時31分左右。 由於想要突破自己跑步的速度,但對於間歇訓練的知識卻是相當缺乏,不知如何訓練起,常常是自個兒亂練一通。請問除了原本的心肺耐力訓練外,如何加強高強度的速度訓練,會是比較適合我的訓練方法?感謝您─小鍾
黃教練回答如下:
很高興你來信分享的跑步經驗。仔細瞭解跑步數據後發現,如果你的半馬成績在1小時31分左右,能以平均4分20秒/公里的速度完成21公里,估算你的10公里應該有40分左右的水準。
在此條件下,若想加強高強度的速度訓練,應該先從提升每日的練跑速度開始,比直接從事間歇訓練有較佳的訓練效果。
因為你平常練跑5分30秒至6分的速度,和你10公里甚至半馬的實力(強度)差距太大,一般長跑俱樂部的跑友,和優秀選手最大的訓練差別,在於俱樂部的選手只專注於訓練量的部分,而優秀的馬拉松選手著重於速度的突破和整體的平均速度。
10多年前,常聽到俱樂部的跑友在準備馬拉松比賽時,每次練跑30~50公里的超長距離,而優秀的馬拉松選手,大部分是以20公里最大能力跑,和30公里的配速跑,作為主要的訓練重心。兩類選手在馬拉松比賽的成績上,卻是相差20~40分鐘以上。
因此建議你若想突破成績,在平日每次練跑的速度,須拉到10公里42分以上的水準。 可選擇前3公里5分/公里的熱身,3~8公里3分45秒~4分/公里的配速,最後2公里全速衝刺。
有關間歇課表的設計,最基本需考量該選手的整體實力(例:10公里最佳成績),和該選手間歇距離的最大速度,才能估算每趟的速度強度,及休息時間和總趟數。 因此間歇課表的設計是因人而異。
如果以你跑步的實力,每週想搭配1~2次的間歇或反覆跑訓練,建議可選擇最基本的400公尺以及1000公尺的距離。 400公尺大約12~15趟左右,速度可從82秒開始嘗試,休息可選擇靜休70秒或慢跑200公尺。 1000公尺約5~8趟,速度從3分35秒開始嘗試,休息可選擇靜休3分鐘或慢跑200公尺。
記得需記錄每趟完成時間,以及平均完成速度,作為日後訓練的參考依據。
希望以上簡短的回覆,對於您的跑步實力有所提升。
圖片來源:Michael Lokner
崇華的跑步秘笈Q&A
如果有任何跑步疑難雜症,都可以寫信寄至service@gobrilliance.com,主旨請加上[崇華的跑步秘笈Q&A],黃崇華將選出問題發佈在專欄文章中。
發問前別忘了提供以下個人資料,教練才能完整評估身體健康狀態:
姓名(暱稱也可以)、性別、年齡、跑齡、每週跑步量(距離)、大約強度(配速、速度),平常跑步地區路況(例如:操場,河濱公園,山路道路,越野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