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盈,見第一次就從她眼神和態度中所透出的自信,感受到非常強烈優秀超馬人的強悍與堅毅特質。那是在2015年1月底的香港24小時賽,開賽後到了第14小時因右小腿脛前肌隱隱作痛,為了不影響準備環法賽後續練跑,我當機立斷選擇棄賽,持續在場邊觀賽也為台灣選手加油。
賽前已經注意到單盈舉手投足間散發出優秀超馬人特質,開賽後在場上強悍性格與堅毅特質展露無遺,畢竟是第一次參加24小時賽,約莫第19小時因腳傷復發難忍前所未有身體的痛苦,進了帳篷區表示想用走路完成後續的賽程,我告訴她這種痛苦是正常現象,只是過去不曾經歷罷了,意志綁架身體絕對可以繼續跑下去,於是回到賽道繼續拼搏,最後走了一個半小時,以212公里作收,即邀請她來東吳參賽。
期間交流與分享了許多觀念、心得,從長計議貫徹執行,增加80公里以上長距慢速練跑次數,減速上量數月,賽前一個月減量上速最後調整,全心全意準備了七個月。賽前三週參加100公里賽事,做為賽前最後一次長距離練習,也在第6個小時發生腳傷現象,成為此次東吳賽事中的隱憂(為此準備貼布每6小時換貼一張,後於第10小時傷勢復發,忍痛了14個小時直至結束)。
賽前,請她擬訂配速策略(換算成每圈通過晶片所需時間)及補給計畫讓我充分了解,好讓我全力配合與支援,聰明的單盈畫了張簡單易懂計畫表,只花了2分鐘就讓我全盤了解。開賽了,按表操課貫徹執行,偶有未按計畫隨即微微調整應變,除外就依選手口頭告知所需下圈供給,減少因補給需停下腳步時間幾乎至0,也降低了因未順暢補給造成選手負面情緒而影響場上表現。賽程中除了3次換貼片進站費時約各不到1分鐘外,幾乎未見停留在補給區超過3秒,全程如此,直至542圈晶片感應才停下腳步改以走路接受所有人的道賀。這是何等強悍與堅毅的表現,220公里的成績絕非偶然,更非僥倖,是經過有計畫訓練,嚴密整備,貫徹執行,無間補給,刻苦忍耐等多項因素綜合加乘的結果。
未來2~3年,單盈仍會在東吳大學五彩跑道上揮灑,如果沒有腳傷的拖累,必有相當進步的空間。
相關閱讀:
東吳大學24小時超馬賽之華人金牌賽事夢 漫談超馬24小時賽配速策略